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再度玉门关(244)+番外
萧承言在亭中迟迟没动。
雁南走进亭子中,说道:“爷。边上人,都还在......”
萧承言提醒之后,深深叹了口气。平视前方道:“召集人马。保卫宫城。拨乱......反正。”
手握锦盒仍不住发颤,走出永安亭时还险些跌倒。多亏雁南扶了一把。
小北无法骑马,雁南怕萧承言自行出事,事急从权。只得独留小北在亭中,待进城请人来此救治。
看着两人骑马远去的背影,小北自行按住伤口,却是难免落下泪来。“贤王怎要篡位了......”血流出,渐洇入亭中纹理之中。不多时陷入昏迷......却见来了好些人,耳边声音纷杂。依稀见看到空中烟花绽放。却只一朵,绚而灿烂。
萧承言与雁南同听到身后燃起烟花,却未停马。只盼快些行路,只道此为贤王成事暗号。回瑞王府召全部人等,另先派几人去救治小北。本欲去常府一探,但雁南死活与之同行,这一耽误,却是萧承泽带着人马先行上门。
一进院便道:“承言。三哥异动。”见此刻瑞王府院中众兵士整装待发。才进府门,便退后一步。身旁护卫急忙上前。“你也参与了?”
“没有。五哥。我......我方被胁了。你......没事吧?三哥没往你那派人吗?还有常府......”萧承言一扔手中持的剑到身侧人之手,完全不顾危险的朝着萧承泽身前而去。
雁南方经过此番,都心惊不止,忙持剑跟在萧承言身后。
萧承泽见此,面上稍缓,一拍左侧之人,两人之间稍见空隙。道:“常家无事。我让常衡回府守着苒儿呢。贤王的人才一在常府四门窥视,便被常府人按下了。常衡心知不好,特来寻你,你不在,便找到我处了。常衡不大信我,我便也未再行拨人。常府男子多为营中退下来的,该是无碍。我已着人把贤王府遍布各处之人都看住了。只需一令。”
萧承言即刻回:“那我带人进宫牵制。五哥你在外......”
话还未说完,大丧之钟响彻京城......两人不由得看向皇宫方向。
“完了。变天了。”萧承泽道。“你眼下未入宫门......只怕,你要有所准备了。承言,闯一闯宫门吧。”
“可.....我......”萧承言只犹豫一瞬,下一刻面上透着坚毅。“丧钟一响,无须请旨。请五哥与我一道进宫奔丧。”
“西知,你留在府,照顾王妃。”萧承言临出门时还不忘嘱咐一句。
才上任接管禁军的萧承轩不知所踪。萧承言凭高家姻亲关系确是让暂时无有所凭的禁军副统领暂时未拦。况其二人虽带众府兵,却也打着奔丧的由头进宫,不过是所带的人多些罢了。
仍是迟了一步。还未至内宫中,便有御书房小内侍传旨,却是皇后口谕:奉诏,三皇子贤亲王萧承继得继大统。若有人再行刀兵,便为谋逆论处。
待众人瞻仰先帝遗容之时,也有帘布遮面乃至全身。完全不让众人靠近。皇后立在床前朝着进宫奔丧的众皇子道:“陛下忽而病重,难以起身。一早召本宫陪侍在侧。方忽而吐血而亡,慌而传位。本宫亲耳听陛下将江山社稷托付于承继之手。”
“四殿下何在?”一位大人问。
“承轩辜负圣恩,带领禁军围宫,意图不轨,意图篡位。已请母后下令,由朕,亲自正法。”萧承继站起身来,朝着众人说道。“若有不从,下场同是。”
萧承言跪在下首,未有他言。萧承泽忽而生笑,也问一句:“太傅此前承蒙恩典,一直在书房陪侍。现下何在?”
“太傅年迈,朕已让其回家颐养了。五弟可有疑问?”萧承继道。
萧承泽还未说话,方才那位大人又问:“从前跟在陛下身前的太监主管刘翁......”还未说完,萧承继便道:“刘翁得先帝感召,方才已追随而去。诸位大人若有感念先帝大恩者,皆可同去殉葬。”
大人还欲再说,萧承继忽然挥剑斩杀,一时血溅当场。“朕瞧朱大人便是得蒙圣恩之人。便由朱大人带队吧。承泽,朕明日登基临位,三日后昭告天下,你有疑问吗?”
萧承泽抬头看向萧承继。回:“不敢。”
“承言......”萧承继出声叫道,忽而提剑走向萧承言。那方才斩杀过人的剑此刻仍滴着血痕。
皇后在床榻边明显一慌,轻唤一声,却也止住。
萧承继回眸稍视,再回头明显眼眸温转。“承言你一会接管禁军守卫宫城。朕还是更信,亲兄弟的。”
“是。”萧承言咬牙回道。目光却看向了皇后。皇后面上也尽是惊恐之色未平。
第120章 新帝继位,远征军
◎萧承言被外派领兵,以平内忧。◎
贤王继位。
改年号为继元。
太后,尊为太皇太后。
皇后顺为太后,其他后宫贵人们都都尊为太妃、太嫔等。
仍在封地的南阳长公主,改称南阳大长公主。欲回宫奔丧,却被制止。以先帝召命,无旨不得出封地为由,拒。
虽继位,行奉天典礼时还是出了岔子。才点燃的香烛的祭台爆炸,伤了一众人。各地皆因未有传位诏书等而有不服,加之祭台异常。传言便是传位不正。特别是几位外藩之王多有微词。
此次祭台爆炸案没两日便查出“真凶”。萧承言被召进御书房时,连佩剑都未摘下。直觉便要被这飞来横祸扣头上。但新帝却说出了另一人来。
“乃是......萧承泽。”
“不可能。”萧承言当即脱口而出。
“是嘛?七弟知道内情?要不怎知不是你五哥所为?”新帝话语中皆是讥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