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为辛弃疾义女后(87)

作者: 雪潺潺 阅读记录

莲心:“......”

三哥,你总是这么戳破我的幻想真的好吗!

言归正传,虽然说是那么说,这种类似于私下拉拢人心的举动到底还是不好的,尤其是辛弃疾身份敏感、还因为飞虎军而被弹劾过的情形下。

百姓都跪拜了,谁知道你下一步是不是招兵买马,自立为王啊!

误会要解开,就得越快越好。

辛弃疾收拾了些东西,就准备出门去求人一同上折子了。

不过光他一个人是肯定不行的,得找个德高望重的前辈,帮他一起表白自己的闲淡心性、不慕名利的品质...

辛弃疾心里已有了主意,进了暖阁,来找辛三郎。

“三郎,莲心。”

辛弃疾一手拽一个,一边将他们按上车,一边问,“韩淲那小子呢?已回上饶了?”

有韩淲和三郎一同帮忙敲边鼓,他今日必能请来韩元吉帮忙讲话!

他的虎臀才不要吃廷杖!

...

一盏茶后,表情茫然的韩淲和一众郎君都被辛弃疾抓小鸡似的塞到了车里。

大家开始对“韩公会不会同意辛公请求之事”下注。

你一言,我一语,唾沫横飞,言辞逐渐激烈。

“你们都别吵啦。”

莲心劝阻,“这样,不如我们都来为今日之成功作诗一首,以表庆贺,如何?”

她善解人意:“我先来!”

大多郎君不晓得内情,真以为莲心是少年天才,赶紧啪啪鼓掌:“好!”就期待地看着莲心。

同时,韩淲和辛三郎面无表情,坐于车帘边。

一人捂嘴,一人扶头。左看右看,就是不看莲心。

求,放,过。

第45章 马屁,父爱如山和“涧泉溅后见泉涧”。

放过是不可能的,但好在不想听莲心作词的,并不止知道内情的韩淲、辛三郎二人,还有真以为莲心是作出“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词作天才的人。

那人指着外头,“哎呀”一声:“那是谁?”

大家随声看去,注意力立刻都转到了车外的辛大郎身上。

出声之人便心里松了口气,又有点不好意思。

他也跟着看向窗外,没敢看“词作天才”莲心。

他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韩淲也暗暗替莲心松了口气。

看一眼毫无反应的辛三郎,韩淲偷偷比了个大拇指:沉得住气,你真是这个。

辛三郎浅浅一笑,从袖中拈出一个锦囊。

见韩淲还在不明所以地注视,三郎的视线微微一转,从锦囊上往莲心身上流去。

随后又转回来,看回韩淲。

这锦囊是范如玉在莲心出门前悄悄塞给他的,叫他见机行事。

辛三郎镇定回视韩淲,严肃地点点头。

所以,不必担忧。

韩淲:“...”

韩淲几乎要绝倒了。

你们打小抄,怎么还搞成家学渊源了啊!

车外头,辛大郎是过来请示辛弃疾主意的。

他请辛弃疾留步:“父亲,米商们还在豫章外的宅子中等候着,如何安置他们?”

辛弃疾现在哪有工夫去管那群东西,一边急急火火朝外走,一边骂辛大郎:“这点小事都来问我做什么?让这群畜牲在宅子里拉死也死不足惜!...”

辛大郎一愣,话哪是这么说的?商人虽无官身,看起来可以被随意对待,但早已凭借钱财在官员中结起了关系网。

父亲今日这样的做法,有想过日后还如何在隆兴府立足吗?

他劝:“儿子懂得父亲爱护百姓之心。只是商人拉帮结派,势力颇大,对他们缓和些也未尝不可...”

辛弃疾却没等他后面说完,好笑地直接打断了:“你这叫懂?你若真懂,就该知道现下豫章是什么险境了。我问你,”他摁着辛大郎的肩膀,将他调转了个个儿,让他看向外面的街道,“你觉得缓和一日,就能多一日的人情,那么有没有想过,缓和一日,就有一日数目的百姓会饿死?”

辛弃疾紧紧盯着大儿子。

他又道:“或者,你想没想过现在各个米行能听令放米出来,一是因为飞虎军由湖南暂援于我,他们不敢反抗,但更重要的是,米商全都不见踪影,留守在米行里的伙计管事无人可请示,这才只好开仓放粮。”

辛弃疾平日里的笑意和戏谑都消失了,他扳正了辛大郎逐渐低下去的脑袋,喝一声,“别总低头!米商被放出来的后果,你想明白了吗?”

这话问得辛大郎脸都红了,头从深深低着变为抬起来,赶忙点头。

他听懂了辛弃疾的言下之意。

辛弃疾见大儿子已明白了,便也不再多说。

许多事,等他自己明白过来更好。

对这大儿子,他一直是这样期盼的。

只是他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还是这样不灵透呢?

辛弃疾心里还有事,想要多点他几句,却也没那么多时间费这个口舌,便拍拍他肩膀,“你好好在家,照顾好弟弟妹妹。有事找你阿娘。”便急匆匆上车了。

辛大郎只能硬生生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垂头行礼恭送。

待辛弃疾走远了,他才又抬起头来,无言注视着这个从他小时候记事起就必须和异母弟弟同享的父亲的背影。

父亲像山一样。

...让他觉得遥远、冷峻。

让他需要攀登,需要不停地向上,才能得以亲近。

所有人的父亲都是这样的吗?

辛大郎不明白。

辛大郎站在原地不回去,侍从也没有先走的道理,只得垂手在他身边站着。

侍从偷偷打量着辛大郎的侧脸,心里猜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