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小丫鬟(164)

“那要看您想绣的地方,您这套半臂若是只在领口缘边绣那就是三钱,但若是袖口也绣就是四钱。”锦娘道。

白娘子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她爱穿好的,差点儿的又不愿意上身,这甜水巷的魏家绣铺出了名的手艺好,样式新颖,许多花样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她一个月的月钱也不过二钱的花销,想了想白娘子道:“魏娘子,我有建茶一饼,能不能用这个换?”

锦娘心想着建茶一饼一贯,倒是划算,她笑道:“原本是不可以的,但白娘子是我的熟人,好,正好我把您这裙摆上也绣些折枝花上来。”

白娘子见锦娘同意,欢喜不喜,让丫头回去拿了来。

这一饼建茶是刘计相的夫人赏的,母亲觉得太贵重,也没好拿出来。只是,她近来要相看,总不能穿的太素了,汴京的这些人真是人人都长了一双势利眼。

锦娘拿到建茶,便把票开了。

白娘子很欢喜的让人把票拿走。

下午,行首荐了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妇人来,说是本地人士,丈夫在果子行帮忙,前些时候腰不幸在搬运果子的时候摔了,这才让她出来贴补家用。

锦娘问她:“你有孩子吗?”

“有三个。”妇人道。

“有人帮忙带吗?”锦娘问起。

妇人摇头:“都是我自个儿在带,平日都让她们在家。”

“好,那我这里有三关,如果通过了,咱们先做一个月试试。”锦娘笑道。

有没有家累她不在乎,但是专业一定要过硬,第一道关是按照她的画册绣出花来,第二道关则是缝补破洞,第三道关则是绣她自己的拿手绝活,时间在两个时辰以内。

“两个时辰,不行啊,我得回家奶奶孩子。”妇人看了看天色焦急的很。

锦娘只好道:“那就不成了。”

妇人又在说自己如何如何可怜,锦娘笑道:“我们这里的绣娘是要坐在这里绣的,不如这样吧,若是我们绣铺日后忙不过来了,再找你帮忙,如何?”

“好好好。”妇人连试也没试,惦记家中的孩子便回去了。

因为面试耽搁了些时候,锦娘飞速进来绣房刺绣,阿盈就在一旁替她缝月事带,缝的时候还道:“您说那白娘子也是官家千金,怎么还用茶换绣品呢?”

锦娘道:“人家再怎么样,随便拿个东西出来也值当不少钱呢。再者,官家千金,身份可就贵重了。”

她也不觉得白娘子怎么样,她这个年纪,本就是要找夫家的年纪。

汴京本地官员的女儿都未必好嫁,更何况是个外地六品官的女儿,她为自己打算也很正常嘛。

下午,锦娘和罗玉娥她们一起用饭,大家阔别几日,又在一处用饭,自是说不完的话。罗玉娥笑道:“橘香一回来,咱们家我就轻松多了。”

“我也是看橘香在那边无用武之地,所以让她回来了,正好了。”锦娘道。

用完饭,罗玉娥私下问女儿:“那日回门,人太多了,都忘记问你了,姑爷如何啊?”

锦娘笑道:“很好啊,他如今白日读书,把私房钱都交给我了。但女儿也没亏待他,家里婆母多病,嫂嫂与我们住的很远,除非请安,否则都见不得什么面。”

“这就好,这就好,你算是掉进福窝了。你娘我那个时候嫁给你爹,怀着你的时候,你外祖母提的鸡蛋给我坐月子吃的,都被你祖母卖了。我坐月子,就吃了十个鸡蛋。”罗玉娥想想还生气呢。

锦娘听着母亲的絮叨,仿佛还是没嫁人的时候了。

只可惜,陈小郎说蒋羡过来接她了,锦娘才与母亲惜别,出来时见到丈夫,她倒没什么特别的。蒋羡却似在撒娇一般:“今日一天都没见着你,就直接出来接你了。有没有想我?”

他这样的话,并非是顺口说出来的,而是他已经很习惯和锦娘夫妻缠绵,但锦娘想了想,仿佛想到他的时候很少,甚至没有。

但又怕自己说的太直接伤害了他的心,只好道:“有,今日有客人来做衣裳,没有足够的钱,还用一饼建茶要换,我就想着咱们夫妇一起品茶的场景,若是拿来点茶肯定很好。”

“建茶又叫蜡面茶,拿来点茶最好了,到时候我来点一盏茶给你,如何?”蒋羡见锦娘这般,有些失望,他是个敏感的人,很能体察别人的心情。

世上夫妻很多样,有他嫂子那般逼的哥哥喘不过气来的,也有母亲这般厉害的,娘子却不是这样。她几乎很少发火,待人真诚,有规矩,对人没有任何要求,这样的人很少见。

无欲则刚……

锦娘倒怕他多想,含笑点头。

回到家中,锦娘先梳洗一番,晚上她就不准备做针线了,要不然这么做下去,她的眼睛在三十岁可能就不好了。况且,本来白日就久坐,晚上就得多休息。

蒋羡晚上还在看书,锦娘就泡了菊花枸杞茶给她,而她则让阿盈给她用凤仙花染指甲。

现在可是女孩子们的时间了,悯芝端了热水来,先帮锦娘把手洗干净又擦干净,再用锉刀小剪子把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修剪。习秋把凤仙花最红的叶子加入少许的明矾,把它捣成泥状,均匀涂抹在手上和脚上,用叶子包住。

她们在帮锦娘染指甲的时候,锦娘让她们猜谜语:“我说个最简单的,一只小铁狗儿,守在大门口。客人来串门,见了它就走。”

丫头们猜的很热闹,锦娘拿食指放唇上:“小点声音,别吵着郎君读书。”

大家都小小声的说话,阿盈猜了出来:“是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