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思(59)
“可是当年约定的是长女啊。”皇帝说道。
只听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力感,他心中自是明白皇后的心思,却又觉得若是随意违背当初的约定,岂不是要被天下人笑话,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陛下,我们只针对太子妃品
德,无论嫡庶,若是她今日连琵琶都弹不好,还请陛下下旨,改立柳意欢为太子妃。“皇后说道。
她的目光十分坚定,似乎已经笃定了嫦曦不会弹奏琵琶。
闻言,皇帝面露难色,试图做着最后的挣扎,耐心的说道:“皇后,毕竟与太子相伴一生的人不是我们,好歹也要问一下宇文青的意思吧?”
皇后微微转身,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郑重地说道。
“太子那边我自有分寸,还请陛下为了以后上邶的江山考虑,而且我不希望再次出现贤妃的事情。”皇后淡淡说道。
在说起“贤妃”二字时,她的语气格外地加重,似乎这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让她心有余悸,见皇帝不再挣扎,皇后这才微微仰头,继而高声问道:“陛下以为如何?”
见此,皇帝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只好妥协说道:“那就依皇后所言。”
顺势看了一眼宇文青。
见状,宇文青微微皱眉,赶忙上前一步,说道:“母后,太子妃怎能跟宫中乐师相比?”
听着这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与不满,嫦曦顿时觉得犹如一盆冷水从头浇下,只见她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以为宇文青这话是在嫌弃她,认为她根本不配在这宴会上弹奏琵琶,如同看轻宫中乐师一般看不起她。
皇后起初听到宇文青这话,跟嫦曦是一样的想法,心中不免感到欣慰。
可就在这时,她不经意间瞥见皇帝脸上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顿时想起宇文青的性子是一旦着急,说话就便变得有些语无伦次,让人捉摸不透其中意味。
第34章 他嘴唇冰凉,好像那里不……
皇帝这一笑,反倒是提醒了皇后,只见她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觉得宇文青是在忤逆她。
见状,皇帝原本轻松的神情瞬间一沉,他赶忙板起脸,佯装生气的说道:“太子这是刚打完胜仗就要忤逆我们吗?”
这话说得声色俱厉,皇帝试图以此来缓和紧张的气氛,他顺势示意让宇文青不要再继续顶撞皇后,可看宇文青的模样毫无妥协之意,嘴唇微微蠕动,似是有话要说。
这个时候,丞相轻轻咳嗽了几声,那咳嗽声虽不大,却恰到好处地引起了嫦曦的注意,她闻声望去,与丞相眼神交汇的瞬间,便立刻明白了丞相的意思。
“能为皇后娘娘弹奏琵琶,是嫦曦的荣幸,只是琴艺不精之处,还望皇后娘娘见谅。”嫦曦上前一步,十分恭敬的作揖道。
“那是自然。”皇后微微点头道。
语气中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淡然,她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随即,便转头看向宇文青,皇后语气中带着几分教训的意味,继而缓缓说道:“太子,好好学学人家,你要知道坐在这个位置上,你的一言一行都应当深思熟虑。”
见此,宇文青只好微微躬身,不再言语,他默默转身,回到原位坐了下去。
在皇后的示意下,一个乐师将手中的琵琶递给了嫦曦,嫦曦接过,缓缓走到殿内中央,微微欠身,端庄落座。
只见她轻轻抬手,玉指轻捻琴弦,弹奏一曲改编过的《夕阳箫鼓》,那悠扬的旋律如潺潺溪流般倾泻而出,但也融入了独特的情感与巧思。
悲喜交加的曲风就像是一双无形的手,无时无刻不在撩拨着在场众人的心弦,巧妙地调动着宴会的气氛,时而诉说人间的悲苦,时而诉说希望的曙光,令在场众人的情绪也随之变换。
一曲终罢,诸位大臣纷纷不自觉地点头称赞,脸上满是陶醉与惊叹之色。
见状,皇帝那原本微微皱起的眉头,此刻也渐渐舒展开来,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
只见,宇文溟眼中闪过一丝异色,情不自禁地拍手称赞,那掌声在寂静的殿内格外响亮,带着几分真心,又似夹杂着些许复杂的情绪,笑了几声便道:“看来是本王小瞧了我们这个未来的太子妃了。”
“翊王殿下谬赞了。”嫦曦微微欠身行礼道。
皇帝微微转头看向皇后,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嫦曦才华的认可,也有对这局面的一丝庆幸,他带着几分感慨,轻声说道:“皇后,看来这是天意使然啊。”
皇后看了一眼皇帝,面色变得更加阴沉了一些,眼底也多了一丝阴霾,只怕是她也没有想到嫦曦居然会弹奏琵琶,这倒让她感到有点意外,但心中的偏见并未就此消除。
良久,皇后这才开口,冷冷说道:“退下吧。”
随即便微微侧身看向丞相,语气中似乎夹杂一丝警告的意味,只见她面带微笑,语气参杂着一丝威胁,缓缓说道:“丞相大人把女儿教导的很好,但希望她能恪守本分,不然本宫也断然不会轻饶的。”
“皇后教训的是。”丞相赶忙低头作揖,恭敬的回应道。
皇帝微微皱眉,眼神中带着几分怜惜,他深知丞相为朝廷鞠躬尽瘁,不愿因这等事让丞相过于为难,于是便轻声劝说道:“皇后,丞相年纪大了,就不要为难他了,好吗?”
皇后微微冷哼一声,这才作罢,但眼里依旧带着一丝不悦。
见状,嫦曦心中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她赶忙起身再次欠身行礼,随即便立马回到原位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