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10)
她嘻嘻笑了下,帮姜姀他们把做好的竹灯笼腾到屋檐下。
熏棚那边的兔子已经灭了火。今日两人做得专注。想着反正熏的时间差不多够了,便没再往里头添柏树枝。
草屋边上黑烟缭绕了几日,总算得了个消停。
小院里冷清下来。
到了晚上,姜姀挑灯夜战。明日一早就得把东西往山下挑,总不能真真卡到那个点才帮人把东西送过去。更何况剩下来这么几个,留到明日怕是要没了手感。还不如添油加个班,给它一口气做完。这样心上放松下来,夜里睡觉也睡得踏实。
不知过去多久,宋衍冲她说了句:“阿姀,已经六个了。加上外头的那些,够数了。”
她盘点了一下麻袋里剩下来的红烛,还剩下十余根。看来这次张阿嫂真是下血本。
打了个哈欠,姜姀用手背揉了揉发胀的眼睛,和宋衍一道来到溪边洗手。当初糊的厚墙,天没那么冷时还不觉得有什么。这会儿一比较,倒真是觉得屋里屋外温差大着。
夜里的溪水也格外得凉。她手一触上,就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宋衍催促着她进去。
拢上衣领,姜姀向屋内走去,将屋内简单地收拾过,挂好苇帘子缩进了被窝。
早晨起来,刚打开门,她就看见沈猎户带着挑筐和背篓在溪边站着。
“阿叔来得早嘞。”
沈猎户指了指屋檐下,带来的东西都在这儿放着。
姜姀信手一翻,里头有芒硝、黄米面,还有切下来的肥皂一角。
她把肥皂塞回去给他:“这个我们家也做了,以后就不需要从您那儿借了。”
等沈猎户接过去,她缩回手来。走进屋里,用石刀从自己做的肥皂上面切下来一块道:“先前既说的借,那有借就得有还。这些您都收着,看看咱两家做的肥皂哪家更好用。”
沈猎户笑了下把东西收好:“都说了没必要这样斤斤计较,你偏不要。行吧行吧,既然是你自己做的,那我就收着。咱们先收拾东西下山罢,到时回来再倒腾狍子和兽皮。这样子时间不会太赶。”
姜姀应了声好,往屋内瞄了一眼。宋衍和小果还在睡着,她便没有打扰,轻手轻脚地把门带上。
反正他俩只要一推门出来,瞧不见屋檐底下那些个竹灯笼,肯定能猜到他俩下山送货去了。
剩下来的红烛和红砂纸,她也一并塞到了背篓里。剩下来的这些可值不少钱呢。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哪怕是张阿嫂提供给他们的竹灯笼配件,多出来的这些她也不能昧下。
两人从惯常走的临近白水村的那条道下山。
到村里时,沿途有不少妇人娘子在河边浣衣。水流声、浆洗声、捶打声此起彼伏,连带着那些闲话家常的笑闹声,衬得整个村子热闹得不行。
里正家今日没开门。前阵子办喜事留下的红灯笼还在屋前挂着。裁得细密的红双喜贴在门前,有一处边角翘起,被风吹得摇摇摆摆。
轻叩了三下门,院子里传来脚步声。有人走到门后拉门闩,哐当一声响后门闩落地,门便应声而开。
迎出来的正是那位翠莹娘子。看见他俩挑了两个筐外加两个背篓下来,眯起眼睛咧嘴笑了下:“娘子来得好早。距离咱们的交货期限还有一个多时辰嘞。”
姜姀笑道:“这不是怕万一路上有事耽搁会误了吉时吗,想着既做完了就早一点儿挑下来。翠莹娘子不妨检查检查,虽然是提前交差,但我们做得也是半点不含糊嘞。”
翠莹随手翻起两个灯笼拎在身前看了又看:“娘子的手艺我家阿嫂自是满意,哪有需要验货的道理。要不是信得过娘子,我家阿嫂也不会叫我费那么老大劲去山上找你。这灯笼做得好极了。娘子就在这里稍等等,我进去和阿嫂说两句。”
第66章 (二合一章)买鸡买锅买菜……
翠莹转头便进去了。
过了会儿,两个小厮抬了木箱子出来,将这些个灯笼挨个装进去。其中一个便是那日来她家送东西的长生小郎君。
长生冲她打了个招呼,四下里一瞅见没其他人,走到她身前道:“娘子你今日下来可要当心。那天那陈二跟疯了似的到处说你坏话,给周边两个村子都传遍了。”
猜到陈二郎不会善罢甘休,姜姀无奈地笑笑:“他说我什么了?”
长生面上一红,左右张望了下,用手拢着嘴,凑到她耳边小声说道:“说你家里藏了个男人。”
话说得倒是没错,实事求是,算不上坏话。但以陈家那些人的性子,恐怕不只轻描淡写地说她藏了个男人,还会添油加醋,势必要在山下将她的名声搞烂。
“那还说什么别的了吗?”
如她所料,长生支支吾吾地不敢说:“娘子我要赶紧进去了,总之你小心点陈家那几个。我家阿嫂从别人嘴里听了这事,隔日就把陈二郎从家里辞了。人现在指不定想着法儿地要算计你呢。”
他说完这句,抬起木箱子匆匆离开。
沈猎户神情严肃地看了她一眼:“竟然有这种事。他说的那陈二郎,就是我们先前碰上的那疯婆娘的儿子罢。这也真是,和这一家子扯上干系,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话就说到这,沈猎户突然住了嘴。姜姀抬头一瞧,原是张阿嫂出来了。
她今日一身素净打扮,面上一如往常那般挂着笑。说话也是客客气气,似乎陈二郎的闲言碎语并没有影响姜姀在她心中的形象:“娘子好巧的手。翠莹和我说了,每一个竹灯笼都做得那样细致,可见娘子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