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12)
姜姀忽然觉得,当初酱油鸡的价格卖低了。她顺嘴问一句:“公鸡什么价呀?”
“公鸡价钱不一样。像那种想要进补,买回去坐月子炖汤的,是七十文一只。育种的就贵一些,八十五文,和母鸡差不多价。小娘子这回不买没关系。等什么时候想孵鸡仔了,就从我这儿拿只公鸡回去。你是买过母鸡的老客,给你抹个零,到时拿八十文就好。”
姜姀弯起眼睛冲她笑道:“阿婆您是个实在人。那下回我买公鸡还来您这儿。”
几人说着,走到了屋后的鸡圈旁。鸡圈用篱笆围住,里头总共十来只鸡。有大有小,个个长得膘肥体壮,一看就知道卢阿婆养得仔细。
姜姀一眼就看中了那两个啄食积极的,同样的价格下,这两只看起来比周围的大上一圈。
只瞥了一眼,卢阿婆就夸她眼神好:“这两只鸡今年六月初孵下来的,现在正是最能下蛋的时候。你要冲着下蛋买去那最好不过。前几日,喏,就边上那只,刚下了个双黄蛋,接下来指不定还有呢。”
听了这话,姜姀没多犹豫便掏出钱袋子。卢阿婆帮她把鸡绑起来装到背篓里。两只母鸡沉甸甸的,在背篓里小小扑腾了一会儿就安静下来。
路上,姜姀小声地同它俩说着话:“你俩可得争气呀,以后我们一家子吃的蛋可全指望你俩了啊。”
母鸡咯地叫了声,像是听懂似的做了个回应。沈猎户忍不住笑出声来:“行啊阿姀,想不到你还能跟鸡说话。从前我怎么不晓得你还有这本事呢。”
知道他是在揶揄,姜姀笑笑:“都说万物皆有灵。我跟它俩说话,那是给它们打打气,也没说错啊。”
“是,是。你说得都对。诶,你往哪儿走啊,铁匠住那头呢,咱还得走走回头路。”
两人又一路风风火火地来到铁匠家里头。铁匠的铺子在县城,今日只是恰巧在家。
没进屋前,姜姀就有些泄气。跟县城扯上干系的东西肯定不便宜。一只鸡都要九十文钱,铁锅只能更贵。
一问果然如此。
铁锅连锅铲开价一百八十八文,有零有整,美其名曰寓意好。
姜姀蹙了下眉,咬咬牙应下。
铁锅可是提升生活质量的必备品。有了铁锅,能做的吃食就多。没必要局限于在陶釜里焖啊煮啊,可以炒,可以蒸,可以炸。
想到后续能吃上的那些好吃的,她要花出去这些钱,便不觉得心疼了。
顺道问了下菜刀的价钱。一把菜刀七十七文,和铁锅一样没有现成,需要定做。
他们进城一趟不方便。李铁匠便答应等他做好了带回来,等隔个几日他们再来取就是。
不过既要让他带回,就不能按照定金尾款那样来付,得一次性把所有的货款结清。于是兜里的二百六十五文,伸手就给了出去。
走到铁匠家门外,姜姀神清气爽,满脑子都是有
锅了有锅了。又记起刚刚想到了蒸,那家里就缺一个蒸架。蒸架好做啊,自己编就成,完全不在话下。
两人继续来到今日的最后一站,木匠家。木匠正是沈猎户先前借过东西的那位,那会儿他得了一双鸡蛋,眼下见到他俩笑得嘴都合不拢。
姜姀大大方方地同他打了个招呼:“阿叔,我想打两张床,来问问价钱。”
“床的样式可多嘞。你想打什么样的,我都能给你做。”
“最简单的那种。”姜姀道,“也不用太大,一张能睡下两个人,一张睡一个人就够。”
“那我觉得还是订两张双人床好。单人床的话,最简单的打样也要六百文,双人床七百五十文。小娘子你看,是不是还是双人床划算。”
“要按这么算,还真是双人床划算了。不过今日只能是叨扰您了。我身上的银钱不够,过阵子挣够了再找您来订床。”
先前听说过姜姀在这边上卖竹编的事儿,木匠阿叔便替她盘算了一下:“那也快。像小娘子这样有手艺又勤快的,肯定很快就能攒足钱。到时再来我这儿就好,不着急。”
笑着告别了木匠家,两人径直上了山。先前刚买过那些粮食,这次倒不急着再买。反正手里有余钱,缺粮食吃的时候揣着钱下山一趟就成。
人存上了钱还真是不一样啊。回想起当初紧巴巴过日子的那一阵,真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么快就成回忆里的事了。
到家的时候,屋前没有人。熏棚里冒出滚滚黑烟,姜姀往里头巴望,发现宋衍已经把那些个狍子肉挂上去继续熏了。
往屋檐下走走,只见晾衣架上吊着一只大兔子,浑身上下挂着赤浓的酱色,一看就熏得很彻底。先在屋檐上放放,等过两日铁锅和菜刀都到齐,就可以剁下来炒腊兔子吃。
她实在太馋这口,想必家里的另外两个也是。
不过他俩人呢,怎么一个两个跑得都没影了。姜姀四下张望了一圈,实在没瞧见人,也就此作罢。
沈猎户本想和小果打个招呼,等过许久不见她回来,交代了两句兽皮的处理方法后,便先行上去。
兰英婶还是不能从床上爬起来。他得赶紧回去,把家里头打点打点。早晨下来得匆忙,简单吃了个粥后,碗没刷,洗衣裳也没洗,都丢在水里泡着。这会儿回去,这些活计可都指着他呢。
和他道别过后,姜姀走到溪边,随手拈起一颗正在晒的野葡萄瞅了瞅。
葡萄皮已经皴皱,捏起来还有些弹手,瞧得出里头还有水分。送进嘴里尝了尝,黏糊糊的微酸偏甜,口感不算太好。看来火候不够,还需要再晒上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