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34)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有头绪了。等到时回去再好好想想,看怎么把当下的时兴元素,和咱们的竹编结合在一起。”

“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姜姀斜睨他一眼,转瞬笑:“当初让你留下来的条件,就是成为我家的劳工。既是如此,我怎么可能跟你客气呢。”

听完她这话,宋衍心间翻飞,颔首轻笑。

三个人在铺子里逛了好一会儿。姜姀忽然想起什么,同店家打探:“您知道长乐巷怎么走吗?”

店家给他们指了路:“出门左转,走过两个巷口就到。”

三人照着他的指示来到长乐巷,却发现李铁匠的铺子,并不在长乐巷热闹的这头。

狭窄的巷子一眼望不到头,走了许久,终于见到了铁匠铺的招牌。

铺门只开一个小口,这会儿李铁匠正在院子里烧铁。姜姀一进去,便感受到了扑面来的滚滚热浪。

只见李铁匠面上身上用布条缠得严严实实,将一块烧红的烙铁,从锻炉里夹出来,放在台子上锤打。等锤出个形来,又扑上点水又继续打。

不一会儿过去,一把凿子就在他手里跃然而生。

姜姀站着没打扰,生怕他不小心会被铁水溅着。等他忙完,把面上围着用来隔热的布条摘下,她才凑近,同他打了个招呼:“阿叔,我们来了。”

“哟,终于是走到了。”李铁匠面露笑意,“买什么东西了吗?”

姜姀热情地把背篓里的东西翻出来给他看,面上笑得近乎谄媚:“买得不多。县城里东西可真贵,有好些个想买都买不起嘞。”

“那是肯定。这里呀,工钱高,卖的东西也贵。”把做好的凿子收了,李铁匠一抬眼,“呵,瞧你这笑眯眯的样,怎么好像不只是来看我的。说吧,还有什么事?”

“真是瞒不过您。”姜姀道,“今早上不是见着您有驴车么。只不知您什么时候回去?我们想买两个酱缸放在山上,徒手运不回去,便想找您借驴车用用。”

李铁匠却犹豫:“也不是不行,就是……”

就是他觉得姜姀这话说得有些突兀。两人仅仅照过两面,好像还没熟到,能平白把驴车借给她用的程度罢。

“我不白借您的。”姜姀从怀里摸出二十个铜板,“这些给您,算是驴车的赁钱。今晚上我帮您给驴子喂好,明日一早我就给您把驴车送回来。只是我不晓得租驴子的市价,也不知道给的够不够。您要是觉得不合适,尽管说就是。”

第72章 (二合一章)冬笋……

笑着接过她手里的铜板,李铁匠道:“借个驴车的事,非要这样客气。正好我这两日不需要运什么货品,你就跟我来吧。我这头驴子啊,脾气好着,就是力气欠点儿。但只要不载太多人,放点东西还是可以的。”

姜姀笑眯眯地随他去牵驴。

有了驴车,接下来要买酱缸便方便了。

三人来到卖酱缸的拖车旁。

他们家卖的不只酱缸,还有陶罐和陶盆,以及更小些的瓦罐和碗碟。

姜姀挑挑拣拣,选了两个酱缸,两个陶罐,三个收口的小瓦罐,外带一个崭新的陶盆。

这阵子家里的缺角陶盆,用得都快包浆了。而且洗澡和洗菜都是用的同一个,条件差的时候还能将就将就。现在兜里稍微有点余钱,便觉得忍不下去了。

小果牵着她的手问:“娘,咱们买这么多罐子和缸做什么?”

指着方才刚拎过来的一袋砂糖,姜姀答道:“陶罐放老酒和糖,小瓦罐放盐和其他调料。另外的两个缸子,一个做酱油,一个做腌菜。别看这回买了多,日后可能还需要再添呢。”

一听这些都是为吃饭准备的,小果的脸上转眼笑开。她可太喜欢吃饭了。一想到家里能吃的好吃的会越来越多,心里怎么想怎么高兴。

东西买得差不多,县城里的早市也渐渐开始撤了。

今日他们收获的东西不少,两个背篓都放在驴车上一道拉回去,剩下的零嘴都放在小果背着的竹篮里。

姜姀怕她累,想帮她卸下来让驴子一道拉着。可她偏不舍得篮子里的那些好吃的,一定要自个儿背着才安心。

行吧,小孩子不都这样么,得了一点新鲜好玩的就宝贝得紧。姜姀便由着她去了。

驴子拉的货物太重,没法儿再拉人。姜姀便走在前头牵着,另外两个跟在她身侧缓慢地跟。

驴子走山路格外吃力。好在这头驴子,的确如李铁匠所说那般温顺。

不爱走的时候,手上略加一把劲,或者从林子里薅一把嫩草在前头诱引,便会屁颠屁颠地跟上了。

可即便这样,还是走到大傍晚,才回到草屋旁。

宋衍帮着把驴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

驴子累得呼哧呼哧喘粗气,姜姀安抚了一番,打了一桶水给它。只见它埋头下去,三两下喝掉了大半桶。

不干活的时候,驴子就拴在竹林里。这边能吃的东西多。水足饭饱后,就站着歇息了。

姜姀从坡上跳下去,来到屋前和他们一起收拾东西。

买来的东西实在不少。算了算,余下的银钱还有差不多一贯五。等到时把床的尾款付了,便只剩下七百来文了。

银钱真是不经花,一眨眼就出去了这么多。好在看着这大包小包买回来的东西,她心里头又踏实起来。

赚钱不就是为了改善生活么。生活好起来,钱再努力挣就是。

至于想要却没买成的冬衣,只能放在下一次的采购列表里。到时也不买成衣,只买棉花和布匹自己做,能比买成品省下差不多一半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