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63)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而被提问的宋衍也没有回答,只专注地一口一口吃她手里的鸡肉。两对视线无可避免地一次次交汇,他的耳根子开始发烧,只好偏过头不去看她。

风来得正好,撩起她的一缕发丝,正落在他的面颊上。

脸上唰的一下红烫得厉害。未免被人瞧出端倪,他微微后撤一步,而后俯下身,将剩余没吃完的半串鸡肉,整个儿用嘴衔来。

姜姀手上一轻,知道他已经把肉吃完,没敢抬头,三两步地跑回到饭桌旁坐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平复下剧烈的心跳。

到这会儿她才想起什么。这一回的心跳一如上次那般剧烈。有风迎面拂来,她低下头,看向自己的胸口。

倒是这阵子以来头一回醒悟,原来不只是风在动。

宋衍又烤好一串鸡肉,放在盘子里给她们递去。姜姀的好胃口被方才的事一闹,飘飘然消散了大半。

但这一桌子饭菜都是他们辛苦做出来的。

她不想扫兴,放慢了吃饭的速度,最后吃完一碗米饭,一碗肉汤,三块鸡肉和几根串,也算是功德圆满。

吃饱喝足,下午的活计还要继续。

没吃完的菜,沈猎户负责收拾。该烧水烧水,该洗碗洗碗,总之大的小的都没闲下。

过午之后,兰英婶终得落座。

刚起步总做得稍慢些,做了一两个后手感回来,那水墨竹灯便像从手心里长出来似的,一个接一个地在她俩身侧结果。

到了傍晚,再一合计,做出来的竹灯共有七十五个。

两人打算做到一百二十个就收。也就是说,工期再赶赶,等明日过去,这趟下山要卖的竹灯便备好货了。

至于竹灯的定价,商讨了这几日,也终于有了定论,就按十文钱一个来卖。

沈猎户把做好的竹灯都放到挑筐里试试。光是做好的七十五个竹灯就已经放不下,更别说把明日要做的那些加进去。

“看来这次下山,咱们得挑两个担了。”看了眼宋衍的腿,他道,“宋郎君的腿能行吗?县城路远,要是一趟挑不下去的话,咱就分成两趟来卖。”

宋衍原地蹦了蹦:“这腿虽然走快了还有些跛,但大多时候和常人无异。您放心,这趟我说什么也要把这些东西担下去。”

“我也能挑的。”姜姀道,“先前又不是没挑过。”

“不行。”

两个男人异口同声。原先各自还神情严肃,被这话头一撞,双双破功笑出了声。

“你前阵子累着总犯晕,自个儿不会把这事忘了罢。既然我腿脚好了,哪还能让你干这种力气活。”宋衍切回严肃的语气,话语间丝毫不容置喙。

“总犯晕?”沈猎户旁的没留心,光听见了这个,“阿姀,你怎么从来没说过这事儿。”

姜姀尴尬地笑笑:“就那几日,身体比较虚,所以……”

兰英婶一下子明白,帮她解围道:“别扯这些有的没的了。人嘛,总有身体好些差些的时候。那说好了啊,到时下山,就你俩出力。阿姀跟去叫卖就行。”

几人都应下。

……

时间眨眼跃过一日。

到了要上县城这天,姜姀天没亮就起来,做好朝食,把酱油舀起来拌了拌。

宋衍简单吃过,先走一步,去沈猎户那儿把东西挑下来。

竹灯笼各个儿都是空心的,挑起来不算沉,只是合在一起块头大些。

可对于宋衍这个挑担新手来说,轻担还不如重担。他走起来一步三晃悠,就这么半点路途,一路上就停下来歇了三次。

沈猎户看得直皱眉头:“行不行啊。”

“行,当然行。”他满嘴打包票。可真

当他再次把担子压到肩上时,却压根控制不住两头的平衡。

下山之路好似漫无终点。他一边出热汗,一边冒冷汗,心理压力实在大得很。

看他晃悠悠地下来,姜姀赶紧冲小果招手。两人各搬了张板凳坐在家门前,专程为了看他在坡上出洋相。

小果看他摇摇晃晃的模样,只觉得又滑稽又丧气。

这两日他们仨费了这么大劲儿,就为了让这位宋叔叔,能在她娘亲面前好好表现表现。被他这硬逞能一闹,得,全还回去咯。

一行人没有着急走。

等宋衍把担子放下来后,沈猎户埋怨了句:“按你这个速度,过午以后咱都走不到县城,甭说卖东西了。”

他手持扁担,往他膝盖上轻轻一敲:“咱们挑担,不仅肩膀上要稳,下盘更是得稳住。我刚才观察过,你走路的样子太松散,力气使得乱七八糟。你先别急着动扁担,扎个马步试试。”

宋衍照做。

“马步倒是扎得挺稳。然后再把扁担挑起来试试。”

他依言做动作。

沈猎户越看越是皱眉:“好像也没什么问题。走两步看看。”

宋衍一迈开腿,立马变得跟蛇爬一样歪歪扭扭。

两个围观群众笑得不行。宋衍走路的姿势相当奇怪。或许是因为那条伤腿没全好的缘故,不敢全然把力气压上去,所以始终走得不大平衡,以至于看起来别扭。

灵光一闪,姜姀想了个主意:“宋郎君,你这两边的挑筐是等重的吗?”

“是。”

她站起身,找了两块一大一小的石头,先把小石头塞进一侧的挑筐里:“来,你挑起来试试看。”

宋衍再行尝试,似乎有好点。

姜姀把小石头掏出来,换了块大的下去:“这样呢?”

又不平衡了,显然是石头太重。

她把小石头留下,找了块差不多大小的,给它俩用麻袋缠了,放进挑筐里固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