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69)
“那你来帮我打个样。”姜姀的眼睛亮了,拣了根树枝给他,“工具简单些,应该不影响吧?”
宋衍只笑:“你就算给我块石头,我也能给你画出花来。”
他本想摆出一副镇定且低调的模样,可这嘴角就是压不住上扬。刚接过树枝,双眼就笑眯成了一条缝。
又不想笑得太便宜,咬了一口唇边的软肉,想把自己的笑意压制住。没想到适得其反,这一口下去跟点了笑穴似的,不止自己笑得停不下来,还把姜姀给逗笑了。
姜姀弯着眉梢眼角,实在好奇不着正形的这位,说的“拿手”是个什么水准:“我想做个鱼篓包。你看我打的这个形。粗框是有的,就是细节部分还在我脑子里盘旋,手上就定不下个准。”
搬来一块石头,宋衍在地上坐下:“那你和我描述描述,我来帮你细细画出来。”
姜姀想了想:“鱼篓包的外壳就保持我画出来的这样,上小下大,圆圆胖胖,像蜜罐一样。只是我想给它加个顶盖。”
宋衍依她所言,在打好的形上画出个圆滚滚的上盖。
“盖子用竹丝编制,针脚要密一些,但也不能太密实,得编出细小的蜂窝孔。这样从背包人的视角看去,整个鱼篓包视觉上的透气性更强,瞧着更赏心悦目。”
宋衍便在盖子上画出网格,一个个等大的六边形孔隙在他手下诞生。
姜姀点头表示认可,有她想的那味了。
“既然顶盖用了这种编纹,那身上的纹样就不能重复,用菱形的编格吧,你加个几笔看。”
以树为笔,宋衍描出几个菱格。
姜姀看看:“可以,那就画满吧。”
满面的菱格在泥地上铺陈开,姜姀起身走远些,对着他画出来的好一阵端详:“这样的纹路看起来又太单调了些,让我再想想 。”
她在宋衍背后站了会儿:“要不然这样,在顶盖下一寸的位置画一条腰带。腰带上编对向交叉的格子纹,不要留孔。”
地上又是一阵树枝唰唰响,姜姀看他画出来的成品,也看他的背影,看他修长遒劲的手指,在树枝的缝隙间摩挲。
“然后呢?”宋衍问了两遍,没听姜姀应答,扭过头去。
她眸底很亮,映衬着山溪里剪碎的日光,看起来扑闪扑闪的。
被看得有些尴尬,姜姀一下子回过神来,眸光摇摆不知该往躲去何处。
宋衍也反应过来自己的失态,赶紧把头转回来,坐定平复了一番,又问一遍:“阿姀,接下来要怎么做?”
第81章 竹编鱼篓包
姜姀在想。
顶盖和腰带的花纹,的确让鱼篓包的花纹看起来更加灵动,却也因为繁琐,让整体看起来有些头重脚轻。那便需要在底部再加一层装饰,这样能将视觉的中心往底座上压,更给人脚踏实地的观感。
“在这最底下,加一排大拇指指甲宽的竖纹,再在竖纹紧挨着的上缘,加一排交叉纹。”
宋衍唰唰落笔。他有感觉,到这一步就差不多了。鱼篓包的结构看起来已然完整,再要加点儿别的元素,那都是画蛇添足。
果不其然,姜姀笑问他:“你觉得怎么样?”
“好看。”
姜姀蹙蹙眉:“你是说自己画得好看,还是说我的点子出得好看?”
宋衍站起身,同样后退两步,远远看着地上的图样:“就不能都好吗?你的点子想得好,我把你的点子画得好。咱们这叫相得益彰,配合默契。”
“就你嘴贫。”
她往草屋的方向走了两步,见宋衍没跟上来,回头喊道:“还愣着做什么,砍竹子去。”
宋衍连应两声,飞也似地跑近:“这就来。”
将近半个时辰后,一排竹子整齐地卸在屋檐下。怕姜姀需要试错竹子不够用,便一次性砍回来许多。
为了彰显自己力气大,他愣是没分批次来搬。咬咬牙,费了吃奶的劲儿扛回来邀功。
小果在屋后躲着直笑,就想看看她娘亲会做什么反应。
只见她娘亲脸上淡淡的,没表情,更没出任何表示。
但这并非姜姀故意。她现在满脑子都是鱼篓包,正思索如何将方才的图样,用双手复刻出来。想得出神的时候,就顾不上旁的了。
宋衍颇有些悻悻的,但他知道眼下不是打断她思路的时候,便也没出声打扰。到屋后把小果提溜起来,一齐到林子里去了。
姜姀挑了块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动手。阳光能提供许多干活的能量和动力,尤其在这种费脑且费手的时候,让暖融融的太阳,帮忙纾解混沌的头脑和僵硬的躯干,便显得更加重要。
按照图样,姜姀准备了三种不同粗细的竹篾和竹丝,分别用于鱼篓包不同部位的编制。
为了做出包底的正圆,她先备上了一个圆形的平面模具。这样只要把模具压在上缘,就能很好地控制编织过程中的竹篾走向。
两层压阵用的底壳子很快做出来。至于那上面装饰用的竖纹和交叉纹,则是在竹篾收口的时候,利用反插回去的篾条勾出纹样。
其余的篾条放在水里浸湿,都穿过包底的缝隙,像做竹灯笼似的纵向开编。
正当快做到腰带部分时,姜姀却犹豫了。
要想腰带和包体衔接得好,最好的法子,是直接在方才编好的竹篾上起层。可这样出来的腰带厚度不够,大大削减了整个鱼篓包的立面层次感,和加厚的包底看着也不配套。
若是分开来做,另取几根篾条缠在包身上,立面上看着是丰富了,只是看起来又和整体风格有些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