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94)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像在湖面泛舟,他整个人荡啊荡地睡沉过去。心里平静,踏实,酣畅地睡了一个舒舒服服的午觉。

直到听见了山道上的说话声:“阿姀娘子,你们在这儿呀。咱们三家,果然都离得很近。”

打了个激灵醒来,宋衍赶紧把斗笠和包巾捂上。狭长的双眼压在宽大的帽檐下,警惕地看向挎着竹篮上来的李秀婉。

左右看看,只她一人。

姜姀放下手里做了一半的竹簸箕起身:“秀婉姐这么早就来了。”

李秀婉乐呵呵地举起手里的竹篮:“这不是送鸡蛋来了么。”

姜姀往篮子里巴望,玫红色的鸡蛋占了大半竹篮,粗略估计该有二十余个。怪不得方才见她从台阶上来时,走得似有些吃力。

“不晓得准备多少合适。正好前两日买了两板鸡蛋,就都放水里煮了。反正现在天凉,熟食也放不坏。”

兰英婶听罢,赶紧搓搓手,也站了起来:“这么多鸡蛋,都是给我们的?”

“不全都给您。”李秀婉笑笑,将手里的竹篮推给她,“您和阿姀娘子分分。要是不够吃,我那儿还能煮。”

犹豫了一下没接,兰英婶道:“从前我在山下住着,村边邻里办喜事修屋子,一般就给个一双鸡蛋当彩头。你看你,这也太大手笔了,一下就给出去一板,这叫人怎么收啊。”

李秀婉登时便有些尴尬。她这不是好心好意么,怎么送了这么些鸡蛋,反还遭人埋怨了。

察觉出气氛的微僵,姜姀忙打圆场:“阿婶不是这个意思。她是觉得让你破费,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那有什么。”李秀婉转瞬笑,“这鸡蛋已经煮了,您不吃也是放着坏。您就收去吧,和阿姀娘子分分也没多少,两三日就能吃完了。”

兰英婶这才伸手接过竹篮,把里头的鸡蛋都取出来,放到刚做好的竹簸箕里,又将竹篮递还回去。

起先光顾着说鸡蛋的事儿,李秀婉没留意地上还有这么多做好的竹编。这会儿仔细一打量,各类款式花样什么都有,各个儿都比她手里的精巧得多。

要知道,她带的这个竹篮,可是当初花了二十文钱,从京城的竹编铺子里买的。京城的手艺人自诩绝活,她当时还觉得划算得紧。这会儿一比较,顿时觉得自己带来的这个逊色得不行。

见她饶有兴致地挨个打量,姜姀拿起放在一旁的鱼篓包:“要不要拎一个试试。”

李秀婉笑眯了眼睛,接过来,贴在身上好一通比划:“好看吗?”

“好看,正配你。”姜姀顺水推舟,拿了人家这么多红鸡蛋,总不能一点回礼都不给,“你要是喜欢,就拿回去吧。”

“这些是要拿去卖的吧,我这样平白拿了,又没给银钱,是不是不好。”李秀婉犹豫,手上却舍不得撒下鱼篓包。左右手轮着拎来拎去,怎么看怎么喜欢得紧。

“一个鱼篓包值不了几文钱,还没你给的这些鸡蛋值得多嘞。你要喜欢,拿个一个两个走,不打紧的。”

李秀婉没再推辞:“那我就收下了,谢过阿姀娘子。”

想起什么,姜姀又问:“你自个儿看看,家里其他的物件可还缺?咱这山里别的没有,就是竹子做的东西特别多。”

“竹簸箕没有,背篓也没有……不行,不能再拿

了。”

“这有什么。”兰英婶帮她各拣了一个要的,一个替她背在肩上,一个捧在手里,“你看啊,满山都是绿竹,基本不用什么成本。这些个竹编物件,我们也就是做了,挣个辛苦钱。像竹簸箕、竹筛子、竹筐,我们各家都存了不少留着自个儿用。你再想多带几个走,也完全不妨事。”

李秀婉笑了下。方才还觉得这位婶子说话不好听,没想到是个心直口快的。为人也实在,做好的东西反手就给了出去,一点都不斤斤计较。她这趟不像是来送鸡蛋,但像是来进货似的。

“那也谢谢婶子,我就都收下了。”

又说道:“今日时辰不早,我家里还得收拾收拾,就没准备什么吃食。明日叫我男人下山走一趟,乔迁新居,总得请邻里到家里吃一顿才好。我这人没什么本事,就一身厨艺还过得去。明日午食,可都要赏脸来吃啊。”

盛情邀请,兰英婶不好拒绝。

倒是姜姀这边,看着沉默不语的宋衍,犹豫了一下。转瞬一想,两家既是对门,不好头一回受邀,就驳了人家的面子。

只得答应下来:“一定,一定。”

李秀婉走后,宋衍终于得以松下一口气,把面上的包巾解了,狠狠喘了几大口气。

家里没有多余的布条,他这块包巾,是姜姀用裁开的麻袋改了改做成的。

麻袋密不透风,偏他又被太阳晒得浑身滚烫,身上热出了一层细汗。再紧张兮兮地听她们几个闲话家常,几度呼吸不畅,差点儿没把自己闷晕过劲去。

好在李秀婉当场没为难他这个破了相的“哑巴”,叫他逃过此劫。可惜明日要去他们家吃饭,总不能还裹着包巾过去。看来这一劫,怕是逃不过了。

姜姀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明日你先跟我往他们家走一趟,就带着你的斗笠和包巾过去。总藏着躲着,在邻里面前失了礼数也不好。到时你自个儿断断,要是肯在他们家吃那顿饭,就抓一抓自己的大拇指。要是不肯,就抓小拇指。我见机行事,再想个说辞,给你送回去。如此可好?”

她想得周到,宋衍没有理由不应:“也好。”

*

黄昏降临,在兰英婶家又待了一日的两大一小,一齐往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