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59)
但小孩子嘛,别人有的自己也想要有。更何况是小果这种养在农家,自小不受宠,没见过什么玩具的小娃娃,到了这种时候,内心巴巴地想要,就等她娘亲也猜对个灯谜,给她也兑上一个人偶呢。
一听说她想要,姜姀便笑眯眯地找摊主问了。
问了才知道,想给摊子上的人偶拿走并不是一件易事。要先付十文钱彩酬,连续猜中摊主指的随机五个灯谜,才能拿到本次灯谜会的乙类奖项——布衣人偶。
难归难,总该试试不是。
姜姀把钱给了,在周围起哄的鼎沸人声中,眼见摊主从灯笼垂挂的穗子里,翻出了第一个谜面: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
这个简单:“自力更生。”
“答对。下一个——”
周围喝彩声一片,孩子们跟着拍手叫好。姜姀迎来开门红,信心倍增,迎来了第二个谜面:快刀斩乱麻。
也是从前见过的:“迎刃而解!”
“好!”
“快,下一个。”
在周围人的催促中,灯谜摊主不疾不徐地翻开了第三个谜面:“除夕夜守岁。”
姜姀略一琢磨:“辞旧迎新?”
“答对——”
摊主快刀斩乱麻,给出了个第四个谜语:“一。打一成语。”
“接二连三。”
周围又是一阵欢呼。姜姀笑得眼尾都皱了,身上被人群挤出细汗。眼看胜利在望,心中反倒忐忑起来。
摊主翻开最后一个谜面,看了一眼,狡黠一笑:“娘子可要听好了。最后一个谜面,蜜饯黄连,打一成语。”
四周瞬时安静下来,姜姀的脑袋空了。第一个蹦出来的答案是“有苦有甜”,显然这并不是成语,也并不准确。
思忖了一番后,她始终没想到合适的答案,没先前那般反应迅捷了。
围观的看客知道她卡壳,都替她捏了把汗。人群里有人小声议论着,都觉得这个谜题难解,眼看到手的布衣人偶,怕是要长翅膀飞走咯。
姜姀咬了下唇。
气氛紧迫中,灯谜摊主添了把油,大声催促:“我数十个数,娘子要是再猜不住,咱们这局游戏,可就要结束了。”
“十、九、八……”
姜姀心跳如擂鼓。
“三、二……”还是没有答案,姜姀有些泄气。
等最后一声“一”从摊主嘴里脱口时,人群里响起了一道清朗的男声:“同甘共苦。”
姜姀回过头去。
那人头戴幕篱,却难掩宽阔的身形。因身材高大,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被人群推搡着向前,最终站在灯谜摊子前,冲摊主伸出了手,“五条灯谜都答完了,这布衣人偶,也该兑现了吧。”
第112章 久别重逢
“宋衍。”
“宋郎君——”
“宋叔叔——”
在一行人齐齐的呼唤声中,宋衍摘下幕篱,面不改色地接过摊主递来的布衣人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到了小果手里。
之后扒拉了又扒拉,终于挤走身侧站着的两人,腾挪到姜姀身侧去:“阿姀,我回来了。”
姜姀双眼都湿润了,抽了下鼻子:“可以啊,到底是活着回来了。”
又扭头看看:“贵生哥人呢,还有老将……老爷子呢?”
“这儿,在这儿。”李贵生满脸通红地从人群里辟开一条缝,又“嘿咻”一下使了把劲儿,将宋老将军从缝隙间挤到了他们跟前。
老爷子眼下正狠狠喘着粗气:“嗳嗳,混账东西你慢些,前头有人踩我脚了。”
姜姀看得直笑。宋衍忙搭了把手,将他阿爷拽到摊子前来。
方才还龇牙咧嘴的宋老爷子,这会儿一瞧见姜姀水汪汪,笑得像弯月牙似的那双眼,登时便摆出一张端方、冷肃的脸来:“休得胡闹,倒叫我一副老骨头,在这种大好的日子里闪歪了去。”
宋衍哧地笑了下:“您就别装了,我还不晓得您么。您便在软禁之中都不忘早起活动筋骨,逃命的时候翻墙比我都快,明显这身子骨,比我等小辈还硬朗。真要歪,那也是贵生比您先歪去。”
于是姜姀便听见了李贵生“哎哟哎哟”的叫唤。转过头去,就瞧见李贵生被四面八方的人群推搡得面如土色。
看热闹的人群刚散开一波,此刻的浪头是向外打的。他身在人浪中逆流行进,一会儿叫着“我又不是沙包袋,莫要肘击我”,一会儿叫着“这位兄台,你行行好,这胳肢窝别往我鼻孔上怼啊”。
叽叽呱呱了好半天,还是没能挤到前头来。
与哥儿和霜霜也是急了,都想去帮他。李秀婉怕他们个儿矮,会被人群踩到,赶紧左一个右一个地护在身侧,断不敢叫他们贸然帮李贵生的忙去。
正好人浪又起了一波,姜姀从灯谜摊子旁被挤了出去。宋衍亦如李秀婉那般,顺势左护一个宋老爷子,右护一个姜姀。好不容易来到李贵生身侧,没手了,只能屈膝往他屁股上来了一脚,好给他转个身,往人群外头送去。
因着元宵节的缘故,县城的各处墙头挂满彩幡。沿街而立的麻布细骨灯笼,白日里都被衙吏换成了大红彩灯笼。
在一片火红的炫目中,姜姀被人搡过来搡过去,好在有宋衍护着,不至于被挤得太难堪。可怜小果,躲在她怀里,眼泪都快给挤出来了。
幸好沈猎户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抓过去驼在肩头,要不然挤在人群中,怕是要闷得喘不过气来。
莫名挨了一屁股的李贵生,这会儿倒是派上了天大的用场。嗷嗷叫着,像猿猴似的高举双臂在前头替他们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