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83)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陶釜里烧出来一釜子滚烫沸腾的水。姜姀挖了一筷子猪油下去。热水里化出一圈圈薄薄的镜面,她把溪螺和那些个调味配料都放进去,盖上叶片,静候溪螺汤出锅。

螺汤要焖煮很长一段时间,她让宋衍看着火,自己用陶盆捧了溪螺上山去。

兰英婶也在灶房里忙,眼见她过来还挺意外:“阿姀你怎么来了?这个时候你不是应该在做饭吗?”

见她手里捧着黑黢黢的一盆,兰英婶皱了下眉头:“什么呀这是?”

待她看仔细后,原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一张嘴笑得都快咧到耳根后去了:“这不是溪螺么,好多年没吃了。从前薛老汉在时给我们送过。没想到这么些日子没吃,还挺想这口的。”

姜姀问道:“我们搬来以前,您和沈叔不常下山吗?”

“一年下不了几次。你沈叔打的那些猎物够吃个饱肚。娇娇又需要人看着。我走不开,他顾不上。后来家边上引下来一条山泉水后,就更少往山下那处走了。”

“那您可要

好好尝尝。“姜姀道,“您家里有铁锅可以爆炒,到时螺屁股上剪个开口,嗦起来不知道有多香嘞。”

“家里还有姜吗?”兰英婶问,“你沈叔一早去摘了几大颗回来。我寻思用不完,正好你来,不如拿两颗回去。”

“正巧我在下头煮螺蛳汤,把姜都用完了。您这补给得及时,那我就收下了。”

姜姀捧着空陶盆和两头姜回去。还没走到,就听见宋衍在灶台旁大吼大叫的:“阿姀娘子,这溪螺汤什么时候能吃啊?小果馋得受不了,非要我盛出来一口给她尝个味儿。可我想着你交代过,螺肉得煮得透透的才能吃。要不然吃了肚子里要长虫,所以没敢给她喂。”

走到陶釜一旁,姜姀揭开上面的叶片瞅了瞅:“差不多了,准备准备先盛出来罢。”

今日陶釜里先煮了汤,还没来得及焖米饭。她便将汤盛在海碗里。半陶釜的量,正好盛出来满满一碗。又舀出来两小碗,分给饥肠辘辘的两个。

“宋郎君你也别推给小果了。我知道你也想吃,只是怕我嘲笑你一个大人和孩子似的馋成这样,所以不敢明说罢。”

宋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小心翼翼地把溪螺汤吹凉,小果顺着碗边往嘴里送了一口:“娘,好香啊。这是我这阵子喝到的最鲜的汤了。”

她把碗递来让姜姀也尝尝。姜姀推说不用,自己到海碗里舀出来一碗尝了口。

加了野姜和山胡椒的溪螺汤微微有些辛辣,但这种辣度只在初初进嘴时有些烫口,进了肚子只觉得暖和得厉害。

她夹起一颗溪螺,嘴唇半撅起,微微用力,螺肉便被吸溜进了嘴里。仔细地嚼了嚼,养了两日的溪螺吃起来没有一点沙感,螺肉亦是肥美无比。一口咬下去又脆又滑,没嚼几下就溜进了肚子。

两个大人吃着没什么障碍,小果身为孩子就不行了。她从前没吃过这东西,模仿着姜姀的样子吸螺肉却怎么都吸不出来。

这动作对孩子来说还是太难,就连姜姀这个大人,也是前几年才学会嗦螺的。对于这种情况,她相当能够感同身受:“你在这儿等等,我去给你做个好东西,保你轻轻松松地吃上螺肉。”

第55章 竹编流水线

小果一双眼睛瞪得溜圆:“娘,是什么宝贝呀?”

“牙签。”

小小的人儿哪里知道什么是牙签。

姜姀想了想,这东西在这个朝代应该被称为剔齿签,只是她要做的这个和寻常的又不同。

寻常的剔齿签足有她一根手指长,而且不是木签子,是那种可以循环利用的铜签。普通老百姓压根用不起,还不如她用树枝子做出来的牙签实用。

在她满不理解的目光中,姜姀找到一根树枝,用石刀将它的一端削尖。

但显然这种宽度的树枝,对于小小的溪螺而言还是过于粗壮。因此她又将树枝的一端折断打薄。这样留下来的大约有两个指节长,比不上现代化量产的牙签精细,却也足够用了。

她拣起一颗溪螺,揭下螺口处的硬盖,再用牙签扎到肉里,轻轻一挑就挑出来一块完整饱满的螺肉。

小果张嘴接过,刚嚼两下就瞪圆了眼:“这也太好吃了吧。”

递过牙签,姜姀示意她自己来。

馋坏了的孩子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没多久就把整碗溪螺都吃完了。

海碗里剩下的还有,但这些要留着一会儿用来配饭。姜姀便没再帮他们把汤盛出来,转头在陶釜里下了水和米。

吃饱喝足后她便歇下了。因为宋衍主动请缨去洗碗。

一开始她有些不放心,在旁做了会儿监工。见他有模有样地用叶子将吃过的碗刷洗干净,又在溪里来来回回过了几遍水,一看就是这阵子在她旁边坐着没少偷着学。

这人虽然有时候嘴硬得很,但干起活来还真是一点不含糊。他是真的在学着做一个普通山户家的劳工。

躺在草席上,姜姀望向一旁做好的元宝篮。这可是琢磨了整两日才做出来的。

这两日她和宋衍都没有闲暇。一个绞尽脑汁琢磨元宝篮的做法,另外一个好不容易找到了适合用来做剑门刀的石头,每日一早起来便忙忙碌碌地开始磨刀,总算在历经两昼一夜后做出来一对能用的。

姜姀亲身试过。石刀虽不如铁器那般锋利,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有这种成色的剑门刀用,她已经很知足了。

而今她已经掌握了这种异形立体篮子的做法,却担心这东西对兰英婶而言难度太大,便想着明日带着做好的篮子去教一教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