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9)
小果领了活计特别高兴,有模有样地盘腿在灶台旁坐着。
姜姀摸了摸她毛茸茸的脑袋,转头走到背篓旁,掐着翅膀将鹌鹑拎起来,眉头锁得凝重。
上辈子她见过别人杀鹌鹑。甚至不用动刀,把鹌鹑的腿用绳绑住丢进水里,不需要多少时间这小玩意儿就会溺毙。
但看别人做和自己动手完全是两码事,起码淹死鹌鹑这个做法在她看来还是挺残忍的。
咬咬牙,她撸起袖子,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打算换个法子。回檐下取来柴刀,在溪边过了一遍水,手起刀落,鹌鹑就杀完了。
陶釜煮水很慢,回去时候,釜子底下刚长出密集的小泡。虽不算完全煮沸,但这样的水温拔毛也够。
用麻布垫着隔热,姜姀捧起陶釜来到溪边,自上而下把热水浇在鹌鹑身上。这时候再用手一抹,鹌鹑的毛衣裳就脱了,成了能吃的那种光溜溜的肉样。
刚倒完热水的釜子摸起来依旧滚烫,得放在室外稍稍冷却会儿。虽然她内心着急煮鹌鹑,但这时候若浇上凉水,那釜子是肯定要裂的。家里吃饭的家伙就这么一个,再心急也得忍着。
小果跟着出来,一声不响地蹲在不远处看她剥鹌鹑。
能当作刀用的只有白日里找到的破碗。好在鹌鹑肉软,小小一只,往肚子上破个口,用手就能撕开。
鹌鹑开膛后,倒是有意外之喜。巴掌大的飞禽,还是山林里土生土长的,肚子里竟然有鸽子蛋大的脂肪块,金黄色油亮亮的,煮开了可都是现成的油脂。
姜姀把脂肪块洗净了放在竹筒里头备用,又开始清洗鹌鹑的内膛。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鹌鹑也是同样。虽然里头的内脏都只有指甲盖大小,但洗干净了都是肉啊。
这种缺衣少食的时候,真是看到点能吃的肉食都舍不得丢。要换作从前,她不仅要把鹌鹑肚子里的油和内脏给挖了,连面上的皮都不会给它留,生怕煮出来的汤里头多那么点油水。
在姜姀看不见的地方,小果已经连续咽了好几口口水。一双大眼怎么都舍不得离开正在淘洗的鹌鹑一下,生怕一晃眼,鹌鹑就要长翅膀飞走似的。
她一晚上吃了好多地稔子垫肚子,到现在都没觉得饿。但就是特别馋,而且觉得今天这一天过得太不真实。无论是和娘亲从陈家分出来,还是中午的那顿大米粥,又或者是今晚上这顿即将落到肚子里的炖鹌鹑。
所有的好事都扎堆在一块,就跟做梦一样。
想着想着,小果就忍不住嘿嘿直笑。如果真是梦的话,那她希望这个梦永远都不要醒。
姜姀洗完鹌鹑搁在竹筒子里。摸摸陶釜,温度已经降下来。盛上水,甩甩手站起身,看小果在地上蹲着,还一个劲地傻笑,就知道这丫头肯定是馋肉了。这会儿正给自己织了个梦幻泡泡,在梦里吃肉喝汤呢。
打了个响指,姜姀捧着陶釜在前头走:“把竹筒子拿上,我们要开吃了。”
小果“诶诶”应着,捧起竹筒紧随其后。
屋里点着火,灶房和堂屋之间有个门洞,并未做隔断。所以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整间屋子洋溢的暖意。
两个人围坐在灶台旁,姜姀趁这个空当搅了一团面糊备用。
小孩子的脸皮娇嫩,被火一烤,立时变得红扑扑的。偏她又凑得离灶台很近,时不时地就扑过去看一眼。看水煮开了没,看鹌鹑肉熟了没。
“心急吃不了热鹌鹑。”姜姀笑着,虽这么说,还是用树枝戳了戳鹌鹑背上的肉,帮她探探火候,“还差点,就快好了。”
鹌鹑肉即将熟透,这会儿下佐料是最合适的。
姜姀把盐和山胡椒放下去,用树枝搅了搅,放在唇边抿了口味道。咸度正好,而且汤味极鲜。纯天然的食材就是不一样,没有加糖和味精提鲜,都能有这种鲜掉眉毛的滋味。
上辈子她吃了太多的预制菜科技肉,头一回尝到这种鲜香俱全的肉汤,明明只抿了薄薄一口,却觉得香味完完全全在口腔里荡漾开,像羽毛在山溪里浮水,荡着荡着,就荡到了她的心坎上。
小果看她沉醉的样,就知道这锅鹌鹑汤味道一定很好。半张着嘴,猝不及防地啪嗒一下,口水淌出来,急急用袖子抹了,又把头往罐口那里伸。
姜姀生怕她被蒸汽烫伤,用手拦了下,再去戳釜子里的肉,发现已经酥软,便用竹筒子舀出来一碗连汤带肉的,递过去给她先尝尝鲜。
“可以吃了。”
小小的人儿捧着竹筒高兴得合不拢嘴,顾不得烫,稍微吹了两下就把汤往嘴里送。
“小心烫。”
这回没拦住。只听小果“嗷”地惨叫一声,松开口,唇角眼角都跟着泛红。但她双目全然不离鹌鹑肉,深吸一口气后,又继续飞蛾扑火似的往热汤上凑。
期间愣是着急得没说出一句话来,直到把汤全部喝完,用手捏起碗里煮得软烂的鹌鹑肉送到嘴里嚼,这才嗫嚅不清地说道:“娘,好吃,太好吃了。”
陶釜下的火还很旺,里头的汤闷闷地沸着。还没等她二人吃完第一碗,釜子里的鹌鹑就开始脱骨。
两个人喝汤吃肉,不仅没留下整块的鹌鹑肉,连煮得酥透的骨头都一并嚼嚼咽下。
剩下的肉汤和沉
底的碎肉渣同样不能浪费。方才搅好的面糊这会儿就派上了用场。半干的面糊在竹筒里的时候就有了颗粒样。
小果好奇地伸着脖子看。面糊刚进汤里时有不少沉底,随着时间过去,一颗颗煮熟的面疙瘩果然像小船似的漂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