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梁史:孟珏(16)

作者: 念寒 阅读记录

我冷冷道:“那十日,凡是被索走的人,手上都沾染了人命。”

沈英如抓着我袍袖的手慢慢松开,过了许久,她才哽咽道:“我弟弟那么乖,他怎么会做出恶事呢?殿下一味偏袒自己的妹妹,可是她手中的人命,也是别人的儿子,别人的兄弟,别人的夫婿。”

“况且”,她抬起头,脸上泪痕交横,可眼中明光闪烁:“殿下您这样对待她,恨不得将心肺掏出去疼爱她,难道公主就会领情?她已经是独一份的女将,陛下最宠爱的女儿,她的弟兄姊妹谁比她拥有的食邑多?百姓之间,谁的声望超过她?她的俸禄礼制仅次于您,殿下,难道她不会想要更多吗?”

她说:“殿下,若是公主肯为您想想,便不会行事如此猖獗,她给您和陛下造了多少麻烦?殿下,纵然她会带兵,可找遍大梁,难道找不出个会带兵打仗的将军?您不应当为了她去损伤自身啊!”

我看着我的妻子,她背后是沈氏,她的族兄在兵部,她的姊夫姓邓,她的嫂嫂姓王。

她明晃晃地在挑拨我和孟玉的关系。

简单恶劣,愚蠢可笑。

可我亲手将她扶起,对她道:“此事绝无第二次。”

那夜,我传召东宫属臣,调来卷宗,细细察看每一处缺漏。

谋士忍了又忍,对我道:“公主是公主,也只能是公主。秦国公主掌兵权好过昌华郡王掌兵权,殿下,您为什么要这么做?”

秦国公主,是我妹孟玉的封号。昌华郡王,是我弟阿璠的封号。

他大抵是认为我疯了。

的确疯了。

孟玉是女子,无嗣位之可能,因着一母同胞,天生便是东宫一脉。我是今上嫡长子,占尽礼法优势。今上创业之时,我虽不及孟玉军功卓著,却也立下功劳。如此大好局面,我何必自毁长城?

我道:“你不懂!”

他不懂。

那是我的妹妹,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爱她,自然也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她。

她天生反骨,贪爱权势,喜逐名利。她自私骄横,凡是她想要的必须得到,凡是她爱的人必须爱她,容不得半点偏差。可她也天纵奇才,不给她的她会取得,不爱她的她会报复。她要权力要富贵,要万人臣服,要执掌山河。

因为她在,我的储君之位便不会稳。

英如的挑拨浅薄愚蠢却很有效,至少她有一点说对了,孟玉想要的只有更多。

我是她亲哥哥,璠儿也是她的亲弟弟。我和璠儿,谁继位都是一样的。

所以她为什么不会去支持平庸懦弱的弟弟,要去支持志向高远的哥哥?

若我继位,她只得作臣。

璠儿继位,她便可挟天子以令诸侯。

权倾朝野的摄政长公主,屈居人下的有实无名将军,想也知道她该怎么选。

我宁可将她扼杀在边关,也不愿她助我登上皇位,再亲手将我拉下来。

我是长子,她又算什么?

储君之位,宁杀错,不放过!

第16章

孟玉运气不错。

出走多年的梅执风散尽家财救她于水火。

谁能想到那个被视为士林败类的梅氏独子,当真成了个富甲一方的商贾。

他往西北行商,却见军队护送车车粮草,天寒欲雨,可粮草丝毫不见遮挡,行军速度也甚是缓慢,便知其中有诈。他虽不在朝中,却有个桃李满天下的父亲,差人往京城打听消息,得知孟玉派来催问粮草的人悉数被扣住,奏折留中不发。梅公已经上疏责问,他则散尽家财购置粮草,救孟玉于水火。

谁能想到,被所有人放弃的孟玉,还能凭借着少时一念扭转乾坤。

孟玉大破柔然那日,我正在房中抄写经书,捷报传来,我停笔,细细去看那祈福的经文。

入梅公门下,第一堂课便是习字。

字如其人,字正,心正。

我抄写了数十遍经文,写出一笔端正好字。

我想,真是可惜!

阿玉,你总是这样的好运!

这经文是抄给她的。

孟玉应当躺在棺椁中回到京城,我会推掉一切的礼法规矩,亲自为她抬棺,为她抄写经书祈福,力排众议将她葬入皇陵。

我会将我最疼爱的孩子过继给她,将她的牌位请入太庙供奉,百年之后她不会无后人祭祀。

我会铲除害她的世家,让他们去地底向她赔罪。

我会积蓄国力,知人善任,训练兵马,十年内,必定血洗柔然为她复仇。

我将手头的经文尽数焚毁,炭盆内的纸张点出盈盈火光,灿烂的红,随后化为苍白焦炭。

我看向燕山关的方向,心底不由得发出叹息。

阿玉,哥哥疼爱你这样长的时间,你该原谅哥哥这一次。

她带着卓著功勋和灿烂笑颜回来了。

她不知道谁害了她,仍是那样天真而愚蠢地要阿父去为她主持公道。

阿父要她住进建章宫,她兴高采烈地去了。

她有那样华美的府邸,可她仍然无所顾忌地住进了天子居所。

冯清是帝王手中一把好刀。

他本是前朝大理寺卿,是污浊名利场中一股清流。

他曾为民请命,索拿贪官污吏;他曾捐献家财,抚育孤弱;他曾和族人断亲绝义,因着他们送来金银请他断案时徇私。

此人刚正不阿,耿介傲岸,封锁官署后他怒斥孟氏乱臣贼子,被投入狱中更是绝食明志,立誓尽忠。

冯清在百姓中有着极高的声望,本欲殉国尽忠,却不知为何,在孟玉前去拜访后改变主意,拼着一生清誉,甘愿为大梁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