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史:冯清(2)
他磕头,乞求圣人少征点税;他弯腰,乞求豪族多捐点粮;他声嘶力竭,乞求不要撤军。
可是谁也不听,他们喝酒,他们宴饮,圣人醉醺醺地大喊着朕是天子,朝臣各怀鬼胎,上进的早已谋算着向反贼卖好,在新朝占个好位置。
冯清浑身上下,就一颗心能让人高看一眼。
可这颗心剖出来值不了二两银,买不来粮草送到边关,招不来兵马平定叛乱。
第9章
城池还是破了,冯清被关入了监狱。
周围都是熟人,一张张白胖的脸上尽是不可置信。
孟玉不讲武德,收了他们的钱不办事,破了城就把他们给抓进来了。
但是他们也不是很害怕,自信地告诉冯清,自己早已向孟玉卖好,不说做官,起码出去没啥问题。
冯清人缘一般,但也有那么几个和他关系还行,劝他赶紧拿出钱打点,出去和妻儿团聚。
他们的脸上或许有敬佩,或许还有些嘲弄和恶毒。
你冯清清高了一辈子,有个屁用?
临死连买命钱都拿不出来,你清高给谁看?
冯清百无聊赖地盘算着自己的家当,几间砖瓦房,两亩菜园子,当官当了几十年,省吃俭用存下来五两银子,算了,死就死吧!
第10章
冯清的隔壁是他的老岳父,也是他恩师。
早就断绝关系了。
恩师保举他入朝堂,将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了他。可是后来,他为着惨死在世家马蹄下的老妪被恩师逐出了师门,妻子不肯和离,送还了嫁妆,拜别父母,从此岳家再无那个娇宠长大的千金小姐。
比邻而居,恩师问他:“吾儿可有殃?”
冯清道:“不知!”
恩师叹道:“早知如此,我便将她留在身旁,好歹过上几年富贵日子,好过跟了你,吃糠咽菜不说,还要有性命之忧!”
冯清道:“孟氏为乱臣,却非贼子。军纪严明,治下万民无不康乐,学生愿意赌一把,用这点声名,换妻儿周全!”
恩师便笑了。
第二日,恩师被人提走,去祭那把铡刀。
临走前,恩师对他道:“若你能活,便为我处理后事,尸骨不入祖坟,随意找个地方埋了。我在家乡有些财帛土地,拿去建桥修路也好,办学修书也好,也为我儿积德。”
冯清慌忙上前,唤他老师。
恩师笑道:“我这一生,生在寒门,心比天高。在家中苦读,要做官造福乡里。入了朝堂,汲汲营营渴求攀上世家。痛恨权贵腐朽,却贪污索贿无所不为。辛苦筹谋半生,输给了你。也罢也罢,不算冤枉了!”
冯清眼中含泪,说不出半个字来。
第11章
冯清是个聪慧而迂腐的人。
因为聪慧,他能在做一个清官的同时保全一家老小。
因为迂腐,在孟氏招安他的时候他闭上了眼。
按照流程,冯清应该啐上一口的,来抢他的人从看管他的士兵到运筹帷幄的军师,都以为冯清这样的人得破口大骂再啐上一口,他们将军一怒之下杀了他,从此冯清便是名垂青史的忠臣贤臣。
道理冯清懂,他懒得这么做,就是闭上眼一心等死。
要是别人来招降,冯清可能就按流程走了。
但招降他的是孟氏,造反是真不怪人家。
末帝不干人事,自己那么大的江山祸害成这个样子,还要把保家卫国的将军女儿送去和亲,让异族羞辱至此,孟侯爷不反,冯清都看不起他。
再说,人家干事啊,把打下来的地盘治理的多好。
冯清本就尊敬孟氏,自然也不会这般作色。
同监狱的人骂他装骂他傻。
你又不讨厌人家你投降啊,孟侯爷礼贤下士,你出去了怎么也能升个官发个财,新朝建立,不妨碍你名垂青史。
冯清不语。
江山易主,王朝更迭,他终究是忠君的。
他赞赏着孟氏,却无法心安理得投诚。
他怨恨着末帝,可他还要弯腰唤一声陛下。
他的祖先随着高祖开国,他的曾祖是太子太傅,他的父亲官至尚书。
冯氏一族都是为了大胤而生的,大胤亡,冯氏理应随之而去。他无力去改变也不愿再改变大胤的结局,可他想,最后陪大胤走上一程,全了这百年来冯氏蒙受的恩典。
第12章
冯清没死成。
他将自己饿死之前,见到了自己后半生的主公。
那是个女郎,很年轻。
她像一柄锋利的刀。
这是冯清对她的第一评价。
她是孟将军的长女——孟玉。
孟玉是个奇怪而荒唐的人,她是个女子,世家出身,理所应当享受着荣华富贵,出嫁时带上十里红妆,安闲快乐地度过一生。
她有顶有本事的父兄,有着聪慧过人的头脑,却偏偏要去马背上,她的生活哪怕是冯清来看都觉得匪夷所思。
可她不仅去做了,做的还挺好。
冯清不由得产生了好奇。
狱中冯清和孟玉对视了一眼。
可以确定他们互相都看不顺眼。
冯清是个文臣,孟玉是个武将。
文臣武将不对付是天生的。
冯清习以为常的等着孟玉叨叨。他没捂耳朵,毕竟他的妻儿还要在孟氏手底下讨生活。
其实他还有点害怕,刀山血海中闯出来的人,即使是个女子,喝了酒也带着杀气。
冯清也不太想临死前挨打。
孟玉问他为何要将自己的生死系在这样一个昏聩的君主身上。
她是真想不通。
道理谁都会说,可孟玉让冯清想起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