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梁史:冯清(3)

作者: 念寒 阅读记录

那个少年意气,横冲直撞,跌的头破血流的自己。

那个将贱民挡在身后,妄想着世间有光的自己。

那个天真愚蠢,滑稽可笑的自己。

冯清问,为何会保他?

孟玉却只是笑,对他道:“先生,我也曾被人欺压!”

第13章

女人就是麻烦,总是妄图用感情打动人。

冯清深夜哭的压抑悲伤,一边用袖子擦眼泪一边这么想。

他仍记得那年大旱。

距离云川不远的眉州也是遍地饿殍。

冯清忙于为灾民筹粮,头昏眼花之际,却听得了一件匪夷所思的大事。

孟侯爷的夫人将粮食放出去救济,可夫人仁善,不懂人心险恶,饿昏了眼的灾民拿着斧子将大门劈开,肆意抢夺。

夫人身死,一对孩儿失踪。

那乱世,失踪的孩子,不是饿死,就是被吃。

孟玉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那两个孩子找到了家。

冯清在孟玉的回忆中看着那两个娃娃,他们饿的走不动路,他们被人踢开辱骂,他们在人牙子的鞭子下苟活,他们打听着路却又走错了方向。

孟玉可怜吗?她多可怜,世家养出的千金小姐,就这么平白受了灾祸磋磨。

孟玉可怜吗?她可怜什么?她到底是世家养出的千金小姐,回了家便是前程似锦,可有多少命若草芥的女孩,就那么死在了路边,死在了锅旁,死在了窑子里,死在了马蹄下?

多奇怪的经历。

侯府的小姐带着公子一路奔逃,躲开了流民,匪寇和贵族,找到了千里之外的父亲。

柔弱的深闺少女在接到和亲的圣旨后劝说父亲造反。

后半生注定飘零,她选择了飘零在了马背上,却不是担着骂名,带着嫁妆去遥远的大漠。

冯清忽然很想将这个故事写下来,这会是个很好的话本。

可他却写不出来,他只是哭,哭这吃人的世道,哭这昏庸无能的君主,哭他风雨飘摇的家国。

他恨之入骨的家国。

他爱之入骨的家国。

第14章

冯清终究还是爬起来了,吃了饭食,沐浴更衣,便去了大理寺。

孟玉不拦着他去死,可她给他讲了个故事,请他,为了百姓,暂且不要去死。

大理寺开了十日,审查积案。

孟玉麾下将士得了命令,把守住官衙和京中要处,但凡有作奸犯科的恶人,便去敲门索拿见官,纵使世家子狂妄,也照拿不误。

冯清谨慎而畅快地审理着案子。日日都有高门被敲响,为非作歹的贵族子弟被拉出来,或战战兢兢痛哭流涕,或愤怒辱骂大肆叫嚣。

可他们没有一个悔改的。

人头摞成了山,恶狗皮毛油滑,家家缟素,哭自己惨死的亲人。

冯清回到家中,和自己的妻子相拥痛哭。

这个世道,终是要清明了。

世界总不会更坏了,可是如果能好起来,哪怕好一点,那也值得!

第15章

新朝初立,冯清被予以要职。

曾经的博远侯,如今的陛下,当真是个贤明的君主。

他好美色,却不选妃纳妾填充后宫;他好游猎,却禁止侵占良田作猎场;他好游乐,却约束自身每日批阅奏折到深夜。

他改革赋税,清除弊政,严明律法,在盛世能称得上是圣明,在乱世便称得上是神明。

除了孟玉。

陛下登基那日,柔然大举犯边,孟玉点了人马飞赴边关,连战连捷,春风得意。

可世家不愿意,世家的子侄被孟玉大肆屠戮,他们便将孟玉的粮草扣押,意图将她活活拖死。

这是一个死局,当冯清察觉到了这件事的时候,柔然摆出了大军压住边境。

冯清的折子被扣住了,梅公对他摇着头在笑。

他是陛下起家之时的谋士,是太子和孟玉的授业恩师,他培养出了天下最好的将军,培养出了历史上最奇特的公主。

他说:“你还很年轻,不必为了这件事将自己的前程断绝。”

冯清站在那里,不曾后退。

梅公道:“我那不成器的儿子离家经商,此次散尽家财购得粮草,送去了边关,阿玉会活下来,打胜仗。”

冯清还是站在那里,不曾后退。

梅公道:“阿玉是公主,陛下的嫡长女,二十余年疼爱入骨,谁敢扣押她的粮草?”

谁敢?

梅公问:“你可知道这封折子递上去,你会面临着什么?”

冯清当然知道。

他咬着牙,因着情绪激动,竟显得面目狰狞。

梅公问:“你为何要这样做?”

冯清说:“先生,这不是我应当做的吗?”

将士在外征战 ,可粮草被人扣押,我为他们讨个公道,这不是我应当做的吗?

即便我不是御史,可这也是我应当做的啊!

梅公笑了笑,说:“我老了,你的路还长,这封折子,我来写!”

第16章

孟玉真是个很奇怪的人。

前一刻还在凄凄惨惨,可有了粮草,瞬间翻盘,直接打进了柔然的王庭。

冯清和儿子翻了两天的书,硬是没想明白孟玉怎么打的。

捷报传来,举国欢腾。

皇后封赏命妇,施粥舍米。东宫上疏,为妹妹请赏。就连长久关在房中病弱苍白的昌华郡王都走出来,亲手放了一挂鞭炮。

在这样欢乐的日子,冯清携妻带子去梅公府上蹭了一顿好酒。

可是陛下没有露面,陛下没有任何封赏。

冯清喝醉了,问梅公陛下在想什么。

梅公淡淡地说:“陛下是阿玉的父亲,可他也是天子。”

上一篇: 反派前夫的白月光 下一篇: 梁史:越阿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