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史:冯清(4)
那一瞬间,冯清想起了很多,无外乎天家恩怨争权夺利父子相残种种。
酒立刻醒了。
汗也下来了。
梅公要干什么?
这种天家要事能随便跟人说?
梅公已经醉了,问他在干什么。
冯清,冯清在想遗言。
梅公哀叹:“陛下此举,有失风度啊!”
失什么风度?
冯清壮着胆子,问:“梅公,学生敢问,先前话语可有深意?”
梅公大着舌头:“哪句话啊?”
冯清:“陛下是殿下的父亲,可他也是天子。”
梅公:“这怎么了?”
冯清:“陛下此前并未给殿下封赏,您又说了这句话,学生惶恐!”
梅公:“哦,阿玉中了柔然主将一刀,陛下现在估计在建章宫哭呢,所以没封赏。”
冯清:......
第17章
大军班师回朝。
粮草的案子也该办了。
冯清忙的脚不沾地,上朝的时候跟人吵,下朝的时候跟人吵,案卷堆积如山,新证据的出现不是案子的进展,而是另一个僵局。冯清不能硬着脖子,他得权衡,得顾虑,得问问陛下的意见,得适时对探头探脑的官员露出安抚的笑。
结果孟玉就压根没把这个当自己的事,需要她出面的时候来官署里,谱摆的很大,要茶要点心,时不时还挑剔他办案慢!
她说:“不行你退位让贤吧!”
冯清:......
此案太过庞大,背后又牵扯了很深的势力,所以冯清几乎吃住在官署,夫人来给送过几次东西。
这种事在同僚中并不少见,送吃食,送伞,变天了送袄子。
可是冯清和别人不一样,他没钱,雇不起仆从,更别提买奴婢了,所以这种事别人是仆人来送,他只能是妻子来送。
孟玉就这么和冯夫人认识了。
于是冯清精心腌制的酱菜到了公主府,冯清聪颖好学的儿子开始舞刀弄枪,温柔贤惠的妻子因为他办案慢指指点点。
冯清:......
第18章
这桩案子忙了大半年,王邓二世家被推出来,祭了铡刀。
但是冯清仍然觉得不舒服。
这样算什么结束呢?
世家在前朝势力之大,可与皇室比肩。
可那是前朝。
如今的世家,纵使恨孟玉入骨,若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势力依仗,又怎么敢做出这等造孽的事?
太子妃姓沈。
沈家和王邓是姻亲。
冯清趁夜扛着案卷去了公主府。
但是孟玉却没有看。
冯清看着她,明白了。
孟玉其实都知道。
只是不愿意去想。
做下粮草案的是世家,扫尾的是太子,护住太子的是陛下。
她的父兄没有要她去死,但她的父兄逼她去死。
孟玉是人,学不来神仙的断情绝爱。
所以宁可逃避开。
除了逃避开,孟玉也做不了什么。
第19章
之后的日子,便是孟玉人生的低谷。
秋狝,御前失仪,禁足府中。
禁足,纵情声色,失德无礼。
为官,裁撤骏马,私通他国。
为子,不入宫闱,不孝至极。
陛下将她远远贬谪到了灵州。
孟玉离开那日,冯清没去送她,而是去了建章宫。
陛下没说话,批阅奏折的手有些抖。
但是冯清跪在地上低着头,没有看到。
他回家后问妻子,殿下还会回来吗?
妻子说会。
她说陛下和殿下不是君臣,是父女。
无论发生了什么,陛下不会让殿下死在灵州。
就算你做尽了混账事,我也不能看着你死在那样远的地方。
第20章
此后的日子,陛下愈发阴晴不定。
他的女儿黎阳公主出降后受到夫家冷落,于是陛下降旨和离,又修改律法,准许妇人和离再嫁。他不支持妇女守节,便命冯清外派治理民间风气,禁绝贞节牌坊。
他的女儿丹河公主改封永乐公主,丹河却再未分封出去,极好的一座城池,就那么白白放在那里。
太子屡屡犯错被斥责,三皇子四皇子入朝,隐隐有了夺权之势。
陛下有些老了,开始选秀,纳了很多的妃子,各有各的美丽多姿,新出生的皇子和公主多了起来,一时间礼部添了很多事要去做。
冯清的心中愈发不安,太子薄情寡义,其余皇子比之太子更是不如,大梁初立,难道就要陷入泥淖中吗?
直至梅公告老,冯清前去送,终是忍不住将心中忧虑和盘托出。
梅公看向南方,轻声叹息,道:“他们终究坐不稳位置。”
他们?
包括太子吗?
他们坐不稳位置,谁能坐稳呢?
梅公在看谁?
冯清不敢深思,对着梅公行礼,看着车马消失在了远方。
南方,是灵州。
第21章
景明十五年春,太子珏反。
秦国公主孟玉勤王救驾。
冯清护着玉玺,不合时宜地想,殿下是怎么知道该勤王呢?哦,陛下给的圣旨。那陛下为什么会提前给殿下圣旨呢?
陛下算准了东宫要谋反吗?可是陛下为什么一定要等着东宫谋反?
孟玉殿下戎装着身,萧条肃杀,冯清见她的时候,她正从殿内走出来。
灵州的日子大约不好过,风霜浸染,曾经意气风发的小殿下也多了沧桑。
冯清听到自己的心脏跳动的声音,他仿佛明白了梅公临行前的未尽之意。
太子谋反,皇三子皇四子死于宫变,皇子中再无可当大位之人。
秦国公主孟玉,师承名门,战功赫赫,贤德聪慧,爱民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