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梁史:冯清(5)

作者: 念寒 阅读记录

她定三州五十城,灭柔然雪耻建功。她修河渠废活祭,兴学术重工商。

灵州繁华富庶,大梁安定繁荣。

她是女子!

她是女子!

冯清的手在颤抖,他忽然觉察出兴奋,那是即将到来的盛世,那是一个充满险阻却又极为美好的未来。

他想,为官几十载,或许他才等到自己的主公。

第22章

后来,陛下驾崩,孟玉成了陛下。

先帝临终前将梅公请回了朝廷,请他,再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护上一程。

梅公年纪大了,精神却矍铄,言语间,也能自称一句老臣。

他躬身,默认了先帝的圣旨,拥护秦国公主孟玉继位。

民间反对的声音很大。

但是没有用,百姓不认牝鸡司晨,百姓不认祖宗礼法,百姓不认自古以来。

喝醉了骂女帝的人没有饿过,他们有钱读书,有钱喝酒,有钱写诗。

百姓不在乎。

只要能让他们活下来,只要能让他们活得好,百姓就认。

新登基的陛下是谁啊?哦,是那位孟玉小将军。

嗬,那位小将军可厉害了,她带兵把柔然人打跑了,以后大伙可有好日子过了。

她入城的那天,把冯郎君放出来了,还查案子,把恶人都抓起来杀了,别管你是世家还是地痞,小将军都不认,只要犯了法那就要遭报应。

听说小将军手底下有个士兵,入城以后做了恶事,抢钱不说,还祸害人家小姑娘,小将军半点不含糊,拖出去活活打死,还给那家人好多钱,让他们过日子。

岂止啊,她犯了错,照样被流放去灵州,灵州你们不知道,那可是死刑犯宁可砍头都不去的地方啊,小将军去了那里,嘿,那里可富起来了,西市那里有个商贾,他就是从灵州来的,那里人人都能吃饱,人人都有书读,小将军给他们修河渠,还帮他们开垦田地呢,那里的女娃娃都能去读书。

女娃娃也读书?这有啥用啊?

咋没用?小将军也是女娃娃,可不是读了书才这么有本事的?

市井的汉子们忙里偷闲,喝一文钱一大碗的茶水,津津有味地说着。有心的妇人回家对着丈夫说:“陛下给咱们减税,咱们攒攒钱,把丫头送去上学罢!”

男人擦了一把汗,闷声说:“行!”

第2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别提新帝了。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新帝,那就是浑。

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疯子。

陛下还是公主的时候,做事便有些偏激。

入城后大开府衙十日,审理积案,将世家得罪了个透彻。

飞赴边关解柔然之危,明明夺回被柔然占去的十五城,却不肯回来,一定要将柔然打到亡国。

秋狝,同太子起争执,宁可挨廷杖也不肯松口道歉。

沈氏构陷,不曾为自己解释半句,哪怕罪名足以杀头。

流放灵州,匆匆九年,竟不曾向先帝服软。

别问为什么冯清知道陛下不曾向先帝服软,要是服软了以先帝的作风早就把人给召回来了,还用得着等太子造反才让她回来?

总之,冯清还是比较担心这位陛下的。

但是,陛下继位以后,出乎意料的温和。

她并不急于改革,按部就班处理着先帝去后的繁琐事宜,一时间,朝中倒也平衡。纵使有人对她有些微词,倒也无伤大雅。

冯清错了。

他们陛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陛下兴科举当然好。

可是任用女官就有些激进了。

冯清理解陛下以女子之身登基的种种艰难,但任用女官带来的后果却是颠覆性的。

果不其然,当第一位女官方纯清走马上任,朝野议论纷纷,反对之声极大。

冯清有些坐不住,终究还是去了建章宫。

陛下对他的到来并不意外,淡淡道:“朕意已决,卿不须多言。”

冯清叹息道:“陛下,您这样做,太危险了。”

是啊,太危险了。

朝中的官位是被男人把控的,他们孝顺母亲,尊重妻子,疼爱女儿,可这不代表他们允许女人和他们同堂为官。

女官可以存在的,但她们是内廷女官,也只能是内廷女官,女官只能掌管宫务,做妇人的事务。

如今陛下要让女人入朝堂,和男人争权夺利,这怎么可能?妇人眼界短浅,感情用事,理所应当居于内宅,侍奉丈夫,孝养舅姑,抚育子女,她们如何能抛弃自己的天性和职责,进入朝堂做些抛头露面,大逆不道的事呢?

陛下的处境是危险的,女子之身登临至尊之位,统御群臣,这其中蕴藏的矛盾十分尖锐,可是它藏住了,所以能平安这些时日。如今女官入朝,却将这矛盾暴露出来,尖刻锋利,冯清唯恐朝中生乱,只希望陛下打消这一念头。

陛下道:“冯先生,你以为朕要的是巩固权柄吗?”

冯清伏跪在地,却不敢言。

陛下道:“昔日朕居灵州,百姓感念,常送家中女童入学。她们无法考科举,可是读书却很聪明,出来以后个个识文断字。她们有的回家去种地,因着读过农书,便可以钻研出粮食高产的法子。再不济,累了便坐在田垄上,带着孩子也能念念诗文。有的去学医,灵州的妇人便有医者调养,那些药不贵,她们能抓药吃,身体就很康健。还有的去当了账房,当了掌柜。甚至还有人入了学堂当起了夫子。”

冯清忽地抬头,问:“陛下,您想说什么呢?”

陛下道:“冯先生,她们很聪慧。”

上一篇: 反派前夫的白月光 下一篇: 梁史:越阿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