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443)

“肯定啊!”

棉衣,梦寐以求的棉衣!

他们在广宁卫当兵,自然是有棉衣穿的。

棉衣棉被有多好,他们再清楚不过。

天气一冷,大家就会把棉衣拿出来裹上,不仅厚实还暖和,穿到身上别提多神气啊。

有人求着士兵们,让自己试试这棉衣。

那衣服一穿上,是真的不想脱下来。

可以说在整个昌河州,没有人不羡慕有棉衣棉被的士兵们。

只是其他人都知道。

这东西他们既买不起,也买不到。

所以只能在梦里想想了。

作为士兵本身,他们有棉衣自然很好。

可家里人没有啊。

而且为了作战准备,这些棉衣棉被,肯定不允许带回家中,更不许送人。

这都是军中的财产。

所以看着家里人受冻,这东西也不能给他们。

这让不少士兵们心里都觉得愧疚。

知道之前那位知州试种棉花时,他们抱有极大的期待。

可怎么都不成之后,这份期待便被埋在心里。

本来以为滇州棉跟西北棉一样,并不眷顾他们这片土地。

谁能想到。

竟然真的种成了。

那硕大的棉铃,真的太好看了,让人恨不得抱住亲一口。

大家本来想把这个好消息广而告之,尤其是他们的家人,告诉他们滇州棉能在广宁卫种!就能在昌河州其他县里种。

最多等到明年,大家都能穿上棉衣!

不少士兵甚至喜极而泣。

太好了,家人不必受冻了。

他们也不用看着家人受冻了。

各家种上一两亩地,应该就够用的。

但这份兴奋,被纪大人暂时压制。

“暂时不能说。”纪楚叹口气道,“等到收获了再说吧。”

为什么?

士兵跟纪楚的随从都有些疑惑。

棉铃都这样大了,基本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啊。

但纪大人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

“是不是纪大人为人谨慎,害怕大家空欢喜一场?”

“有可能,以前好几年都没成,今年肯定要稳重点。”

“那就等等再说,反正好事跑不了的。”

“想到明年,咱们爹娘妻儿都有棉衣棉被,我这心里就舒坦。”

五块试验田的好消息,被强行隔离开。

不允许一丝风声透露出去。

按理说,这样天大的好事,应该早就传遍整个昌河州。

可纪楚一直压着消息,就连广宁卫的邓融邓将军都瞒着。

这位邓将军心思沉稳,见纪楚不说,他也不问。

换了其他人,邓融肯定没这般耐心,可纪楚不同。

他们邓家若是不信纪楚,那这满朝文武,也就没有可信的人了。

纪楚下了封口令。

邓将军帮着严令不许外传,以至于昌河州除了棉花试验田的众人外,不管普通百姓,还是各地官吏,甚至广宁卫的士兵们,都以为这次的棉花试种又失败了。

不怪大家这么想。

毕竟已经到九月中旬,再等个一二十天,大雪都要落下,到时候地里什么庄稼都活不成。

若有好消息,早就该说了的。

现在不讲,还把消息封锁起来,听着不是什么好消息。

“是不是我们给纪大人太多压力了?”杜通判跟晁同知道,“大人一来,各方都给他压力。”

“就算没种成,也该说的啊。”

看起来好像确实如此。

自纪楚到昌河州,所有人都觉得他能改变这里。

就连走了的刘知州跟邓老将军也是这般。

这种压力下,确实很容易出错。

棉花又是纪大人一手主导,倘若有问题,更加难堪。

“大人今日难得回州城,大家千万不要提棉花的事。”杜通判道。

晁同知点头,他也知道啊,肯定不会乱说的。

在众人的“默契”下,纪楚都准备好糊弄大家的话术,通通都没用到。

本来以为大家都会问问滇州棉的种植情况啊。

李师爷他们道:“估计是觉得我们没种成,所以不敢问。”

纪楚笑着摇头道:“把京城来的信件给我找出来吧。”

整个昌河州里,只有李师爷知道纪楚的真实想法,两人搭档多年,早就有了默契。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大人对滇州棉在昌河州栽种很有信心。

所以从一开始,李师爷没觉得这棉花会种不成功。

实事也证明,大人的信心是对的,他对大人的信心更是对的。

不过这话纪楚从未说出来过。

若不是多年默契,李师爷也是看不出来的。

那既然知道能成功,为何不提前说?

谁也不告诉?

就连现在真正成功了,也不告诉其他人?

这自然是另有想法。

而这个想法,就在京城。

不是滇州棉成功的消息不能说。

现在还不到时候罢了。

李师爷找到京城来的所有信件,一一拆封让纪大人看。

好让他们了解京城那边的情况。

没错,昌河州的棉花种植成功的好消息是否公布。

要看京城的消息。

准确来说,是滇州府的消息。

纪楚还在京城那会,朝中对于滇州棉的种植情况,心里就已经有数了。

虽然那会才四月份,可林元志把棉花情况说得非常明白,而且棉铃情况也告知。

这让京城的皇上跟大臣们都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平临国的棉花,终于有了第二产地。

第一产地自然是陇西一带。

可陇西的种植面积有限,种出来的棉花顶多自给自足,但凡流出去,价格都不会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