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黑夜来自星辰(13)

作者: 无烟之火Vineya 阅读记录

“超越空间的链接,心灵的约会。”广播里的主持人说。好多是身在家乡的女孩和前线士兵的恋人间互相点歌。

“你不觉得这很浪漫吗?真希望有人给我点。”米娅捧着脸畅想。

这些节目在我看来已经很老套了,不过她喜欢就好。

“喂,你想什么呢?你真的对男人没有兴趣?”米娅的脸凑过来,“你不是像瑜伽士一样,也禁欲吧?和我认识的那人一样。”

“什么人?”我到好奇了。

“不告诉你!下次他们举行活动再说。可有意思了。”

玩了一会要回家,刚下楼,发现下雨了。二楼米娅的窗户打开,叫着我名字,丢下来一把红雨伞。

我接了伞道谢,向她说再见。

“下次别走那么早,多玩一会。我们还可以出去逛。”

我点头答应,她挥着手,“再见,西贝尔嬷嬷,愿主赐福你。”

我哑然失笑,又把我比成修女,这“禁欲”梗是过去不去了。

回到家,父亲买了一袋面粉和一些罐头。我拿到厨房做饭,吃完饭,父亲说:“最近你又开始练琴了,但我们没带什么曲谱。诺娜妈妈已经回自己家了,也不好给我们邮递。你有空自己去买吧。”

我应了一声,“今天不练。”

来到楼上,推开窗户,天还没有黑。8月初的柏林,太阳落得晚。

真的很早吗?对我来说,这一天过得极慢、极长。早上,我收到了阿尔伯特的信,可是揣在衣袋里整整一天,还没有打开。每当要拆开的时候,都有十二分犹豫。不知道自己是怕他说些什么,还是怕他什么也不说。

心中纠结着,手指已经迫不及待地撕开了信封。

“很早以前,我回忆中就有一个西贝尔的影子。只是最近,她忽然变得色彩生动、情绪鲜明起来,还常常对我说话(容我直说,她不像“您”这么客气)。我不得不怀疑,这个影子真正的主人,那个有着深绿色眼睛的女孩是否对我施加了魔法……”

第8章

写了几段,墨水的颜色变浅了些。再向后几段,颜色又有细微区别。想来他不是一次写成,从离开维也纳开始,每天写几段。

除了那第一段抱怨我对他不如他心中的“影子”亲切,他没有再提任何暧昧的话题。只是平直地描述自己的生活,看歌德的感想,在参谋学院学习。还说他在车站,看到一个类似我的人。

第二封信到来,是9月初。这一封长一些,和上一封风格稍有不同,没有描绘他生活的经历,而是论及历史。

他提到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说他们信奉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您和父亲都喜爱神秘学,您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一回事吗?一个人的想法,会影响到现实吗?”

他提到古罗马皇帝提比略·格拉古。

“他制定政策进行土地改革,受到民众拥戴,可是最终触动元老院的利益,受迫害而死。我认为他做了正确的事,您怎么想呢?”

后来他还提到了他喜欢的音乐家巴赫、勃拉姆斯等等。

是他的前一封没有回音,所以这一封信中他努力变换话题,想从中探寻我的喜好吗?

最后是他记下一则自己的梦。

“那是在莫德林的湖中,我划着船,我问您想去哪里。但您一直面向前方,没有回答。”

“船并没有翻,也许,这是唯一值得庆幸的。”

最后这句话就像一声淡淡的叹息,给这封五页的信画上句号。

我把信折叠起来,放进书包。

一直没有回信,阿尔伯特,你怪我吗?

这天以后,我心中时常有阿尔伯特的身影在徘徊,我也开始在现实中见到“肖似”他的人了。

在教室里等待上课铃,有同学来到旁边,我听到一个酷似阿尔伯特的声音问道:“我可以坐这吗?”

老师走进教室,打开讲义。用一双类似阿尔伯特的眼睛扫视同学,然后问我们,上次的作业是否完成。

图书馆里,管理员用一双形似阿尔伯特的手将书递给我,温声道:“借这本书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呢。”

这天放学,大街上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我和同学带了两大包军人衣物送去医院,这是大学里的国防辅助活动,帮伤兵缝补衣服。希尔德说我必须参加,“要是再不积极,就要选修家政和园艺课来抵消。”她说。

在医院接头的士兵清点了衣服,指着其中一件,说这个人前天紧急回前线,已经用不着了。

“路上过桥时遇到游击队捣鬼,他们车里的五个人连车一起,——砰!”他双手往上一扬,意思是车子整个炸上了天。

“啊!”和我一起的女同学捂着胸口低呼。

“好啦,不要怕,姑娘们,”那士兵说,“已经处决了当地的100个平民做为报复。不这样,那些法国人是不会学乖的。”

“就该这样!”女同学恨声说,“死两百个也抵不上我们士兵的性命。”

医院出来往回走时,不断与医院和路上的军人相遇。阿尔伯特的背影重叠在每一个国防军军官身上。

不少军人背着行李,奔往火车站,重返前线。

这些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年轻面孔,都将一无例外地走向20世纪最大的灾难,体验一场生命和信仰的幻灭。

“你原本答应我要遵从内心的。”心中久违的声音响起,温和中带着轻微的责备。

“是的,我不是做过决定,听从过了吗?”我对它说,“否则也不可能来到这里。”

“但听从内心不是一个决定的事,它要求你每件事、甚至每时每刻检查自己,看自己是否做出了真正的决定。而不只是像机器人一样听从固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