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208)
“你们学生没接到通知吗?”摊主奇道:“要撤离了呀。”
洛书:“撤离白牙岛?”
“所有岛礁都要撤了,”摊主:“说是自然灾害预警……我也不明白,是海啸吗?”
袁霖脱口而出:“拉莱耶浮出的时候会引起海啸?”
这次轮到摊主一脸懵:“什么来耶?”
洛书打哈哈:“不是最近都在传什么末世……那您也赶紧撤,我们回去问问老师。”
正好这时候大家的手机又“叮叮”地响成一片——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群发邮件通知,打开邮箱一看,果然,安宁教授通知8点图书馆会议室开会。
这场“调查员会议”参会人数尤其地多,不止连山委员会远程接入,那些“赛博同学”也大多在列。
为了投影效果,会议室的灯只开了最后一排,大屏幕上是反复播放的模拟动画,看起来出自传说中的现代钦天监,“连山气象台”之手,模拟的是“亚空间”降临华夏的场景,仿佛一部灾难短片。
模拟动画没有任何的解说,也没有什么特效和大场面,在大致绘出山川走势的沙盘上,有一条仿佛从太平洋深处推过来的、看不见的弧线。
在接触陆地之前,这条弧线已经开始引起海底地震,当它开始登陆时,将引发海啸;等到深入内陆,视地质情况,引起4-9级不等的地震,于是沙盘上越来越多的区域逐渐被染成代表震级的红色(7级以上)、橙色(5-6级)和蓝色(4级以下)。
最先沦陷的是海岸线外面的岛屿。作为南沙海域最南端的人造岛礁,白牙岛首当其冲。
右上角的时间飞快地跳动,预测显示,在2030年2月,白牙岛开始受到冲击。两个月后,距离海岸线最近的曲潭岛沦陷,这也是“弧线”大规模登上陆地的开始。
4月,沿海地区受到冲击;5-6月,大部分沿海省份沦陷。这个过程可能是逐渐加速的,预计在9-10月,整个华夏都会进入“亚空间”影响范围。
根据预测,在大部分登陆点,海啸波幅都不会超过1米,绝大部分地区震级也不会超过5级,不至于造成“灭世级”的打击——但在座的都很清楚,真正可怕的是随之而来的“亚空间时代”。
“现在的情况很清楚了,”安宁教授:“我们接到通知,按照‘特大海啸’发布自然灾害红色预警,沿海地区会组织疏散撤离。”
“我明白,”她手向下压了压,让想要发言的同学先等一等,“我们都明白,这不是撤离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疏散可以争取时间。尤其是在‘登岛’阶段,需要撤离的人相对较少,而留守的人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或许就是后来者生存的希望。”
“你们还是学生,没有签过什么卖身契,”安宁教授还有心情开玩笑,“可以选择撤离或者留守。白牙岛的疏散会在一周内完成,过时不候。”
“你们不用现在表态,”安宁教授又伸手往下压了压,“不需要任何公开表态。明天早上8点,每个人会收到确认邮件,在明天24点之前回复。这中间的时间,希望你们跟家人好好商量一下。”
如果公开表态,不但容易头脑发热,而且会受到集体意见的挟裹——现在跑路,不是当逃兵吗?
但洛书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留下来。因为事实上没有比密大更安全的地方了——至少这里全都是战斗人员。
除非你可以自我洗脑说这只是一场海啸,不过是影响范围格外大而已,连山学是一帮考古考傻了的疯子臆想出来的——那洛书也只能赞叹一句,“什么痴愚的护佑”。
“好了,后面的内容是基于大家选择留下来的假设。不准备留下的同学,不必在意,当然,你们也不用立刻离场,”安宁教授:“白牙岛作为第一个迎接冲击的地方,在这里发生的事情,会拍摄纪录片,作为后续的教学材料。”
“不是直播,哪些东西能放出去是要经过层层审核的,”这是回答下面“是直播吗”的问题,“但也不会把你的失误剪掉,反而要作为反面教材大播特播,”安宁教授面无表情地打碎了同学们的幻想,“当然,除非你的失误画面特别血腥,可能会酌情打码。”
场下哈哈大笑,夹杂着“丸辣,万一手滑岂不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我可以狗带,但不能被笑一万年”的声音。
第196章 大疏散(二)
后面的会议内容,主要围绕即将在白牙岛进行的“一期生存基地”建设工作。
正如大家早就已经猜到的,白牙岛从一开始就是为“亚空间降临”而建立的前哨站。从2029年初,“连山气象台”就观测(或者说占卜)到南沙出现亚空间裂缝的概率急剧上升,最终推动了人造岛礁的规划,并将密大在华夏的分校选址定在了白牙。
岛上最核心的设施是海洋观测站。这座观测站连同“求索号”,是“连山气象台”给出亚空间降临阶段性预测的重要数据来源。
海洋观测站工作人员,编制也在密大,因此密大除了开设考古、心理与历史专业的传统“通用学院”(大家私下里戏称为“连山学院”),还有“海洋地质学院”,招收的学生也要学习连山学,但主要从事观测工作,不跟连山学院一起上课,宿舍也是分开的。
洛书大概统计过,在图书馆碰上认识/不认识同学的概率是1:2,考虑到连山学院第一届学生只有一个班,那么估计海洋地质学院是两个班,这一届学生不超过一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