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32)
于是乎,当洛书兴冲冲上岗邪神,发现自己的信徒都是小孩儿——清一色10岁以下,刘旺年已经算得上高龄信徒了。
也对,10岁还信这种东西,就该去看看脑子了。
虽然《鲁班书》下卷(伪)写明了占卜分几种类型,但小孩儿可不管这些,在他们眼中邪神跟观音、土地、圣诞老人也没什么区别,都是用来许愿的——许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糖果、可乐、明天的考试题目。
洛书倒不是不想满足他们吃零食的小小愿望,但她能随身携带的只有收藏品,带不了现金;至于问考试题目的更是把她给气乐了,模仿大学老师(指省城大学,不是密大这种阴间学府)划重点的操作,预言明天数学考试的内容是“代数与几何”。
好在跳转有很大随机性,才没有让洛书卡在小朋友中间打转;第十几次跳转,她终于成功地随机到了晚明时期②。
注②:此晚明非彼晚明,在平行华夏世界观中,清代被整个截掉了,所以这里的晚明是十九世纪末,工业化后的政治运动时期。
虽然这不是洛书在时间的河流上跳得最远的一次,但相比粗犷诡异的先秦时代的祭台,这次丰富了更多的细节,于是真切地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这位信徒可比小孩们虔诚多了,符文画在上好的宣纸上,香炉顶上飘出袅袅轻烟,可以说是“焚香净手”了。
符文边,雪白的宣纸上,放了一枚铜钱“洪裕通宝③”,显示占的是财运。
注③:“洪裕”为作者杜撰年号,譬如一代猛人朱重八的年号“洪武”指“洪大的武功”,那么“洪裕”作为“泼天的富贵”,似乎颇适合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兴起的晚明。
不过,这位信徒是个有创意的人,另外提笔在纸上写了两行字。略过不胜惶恐、问尊名之类的废话,重点在第二行:
“敢问雍和纱厂、丰铭搪瓷股份④,涨跌几何?”
注④:系作者杜撰,原型为民国“信和纱厂”“铸丰搪瓷”,工业大明有股票这不是很合理嘛。
好家伙!
用邪神炒股?!
真真是“倘使有100%的利润,他们不惜召唤邪神”了。
洛书不由得反思了一下自己:我为什么从来没想过用自己的能力去炒股?
明明可以把巴菲特摁在地上摩擦,偏能穷得买台二手笔记本,还要等着发奖学金……
但她很快用精神胜利说服了自己:区区一般等价物,身外之物。都世界末日了,要来何用?
至于这位晚明巴菲特能不能问到股票行情,就得看心诚不诚了。
洛书又跳转一次,画面从书房切到人来人往的沪交所,这次符文画在股票的背面,翻过来一看:“丰铭搪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浦东童世铃发行,编号10113”。
没有《鲁班书》指导,还能无师自通正确的还愿姿势,是个人才呀!
本着对信徒负责(来都来了)的精神,洛书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进沪城交易所去看热闹,啊呸,看价——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交易所人头攒动,价格写在木牌上,就跟高中球赛的现场比分似的,隔一会儿就得翻一下。
洛书又从夹在人群中的卖报小童那里买了份报纸,看到“论君主立宪:革命不彻底,是否等于彻底不革命?”“雍和纱厂爆发工人大罢工”等劲爆消息。
看来雍和纱厂因为爆发罢工,股价一落千丈;而当时发行的股票很有限,人们没有太多选择,只能纷纷追捧丰铭搪瓷,以至于后者涨疯了。
回到“晚明巴菲特的书房”,洛书在“丰铭搪瓷”上打了个圈,又写:
“天机不可滥用,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不然人人都这么学,我还真变成股神了?
至于对方看不看得懂——我管你呢!邪神就写简体字,这是神谕,神谕懂不懂?
虽然洛书再也没有回应过预测股价这类要求,但这唯一的一次还是产生了可怕的蝴蝶效应。
股神的传说不胫而走,即使得不到回应(神不回应不是很正常么,回应才吓人好吧),也不影响投机者们把符文“洛书”刻在各种护身符上求好运,以至于好几次跳转,洛书都发现没人召唤自己,是流水线工人在操作机器刻护身符,耳边都是激光穿透玻璃的声音……
第30章 雾隐诡事(一)
从世界局势风起云涌、危机与变革共存的晚明,回到一百多年后的白牙,洛书在自己画过符文的纸片碎屑里,发现了一枚铜钱:“洪裕通宝”。
这枚铜钱相当沉手,比它的通宝前辈们用料都要足,充分显示出洪裕年间的财大气粗。
仅仅一百多年前的钱币虽说卖不上高价,但这枚保存完好,光可鉴人,还是能值一点钱的——应该是“晚明巴菲特”专门挑选的、手中品相最好的一枚——毕竟是要献祭给神。
说献祭,还真就献祭过来了?
洛书掂了掂这枚新的收藏品,一时半会也看不出它的功效,便随手绑到了手机链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可以确定洛书的刷经验大业卓有成效——沙漏中的时间之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而在艳阳高照,不适合打开时空通道到处“神游”的时候,除了上课,洛书就专注于对大一来说稍稍有些超纲了的“精神抗性训练”。
说实话,密大的不传之秘《精神抗性训练法》,洛书的阅后感言是,多少有那么亿点点逆天。
不但包括催眠、药物、电疗在内的治疗重度精神病的手段应有尽有,还有一些在正常的人类医疗手段中不会出现的“科技与狠活”——后者指的是“诡异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