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聊斋同人)[聊斋]开局继承一座道观(68)

作者: 夏夜观星 阅读记录

“抱歉,”他有点难为情,又有几分好奇,“学生虚长几岁,却不曾见过,不知这圆盘是何物?”

元黎回答:“这是一盏灯。”

学子纳罕,“那灯油在何处?”

他随即目光逡巡一圈,房内确实没有烛台,也没有油灯,这丝纳罕便更深了些,“要如何点燃它?”

元黎在墙壁上摸索了一会,扯出一根细细的绳索,“看见这根绳子了吗?”

租客们小鸡啄米般点头。

“等天黑了就拉绳,”元黎轻轻一拉,太阳能灯在白天发出不甚耀眼的荧光,“它就亮了。”

不等对方回过神,她指着垂落的开关绳,先叮嘱道,“最好轻轻拉,切忌太用力。”

租客们都正色起来,揣度着灯盏珍贵,等着下文。

元黎想起阿白反复拉绳,最后灯没掉,倒是把墙壁扯开一个洞的惨痛经历。

“这面墙灰土糊的,极不牢固,裂开了还得补。”

众租客望着这跟乡下土屋一样质地的墙壁,脸上皆浮现出受教的表情。

-

县乡来的解试大军,在短短一旬之内,几乎都齐聚州府。

大伙儿或投宿或借住,各行其道,街头已然瞧不见无家可归的新到学子。

元黎头一次出门便捡到四名租客,当时有多激动,现在就有多懊悔。该出手时就出手,她怎么不耐心再等等,等凑齐五个人再回山呢。以至于她徘徊书坊附近多日,仍然没有遇上剩下的那名有缘人。

元黎注视着【接待租客4/5 】的提示,颓然坐在三清殿门口发呆。学子们正要结伴出门,见状来同她打招呼。

他们来之前,原本打定主意,在山上要珍惜辰光,日日温书。住进金斗观之后,骤然用上了灯,学子们从一开始的惊奇到渐渐适应。

四人互为友邻,相互督促着,昨晚竟看书到将近天明。

好消息:环境变好了,夜里复习的效率大幅提升。

坏消息:日以继夜,身体不是很吃得消。

早上随观里的鸡鸣声起来,四个人各自顶着黑眼圈对望,决定下山散散。

找同年们交流一番,既能共同探讨温书时的疑惑,也可增长见识,互通有无。

学子们不是无的放矢,同元黎分享道,“先前听书坊掌事说,好些同年都借宿在城郊佛寺,兴许有不少文会,学生们准备去看看。”

自古读书人都爱集会。尤其是在秋闱期间,开个文会,凑一本诗集,要是能传到学政考官面前,岂不比旁人多了一次行卷机会?

年长的学子颇有经验,“某上一回来时,龙泉坞几个庙宇的门前,为供众人知悉,还专程贴了文会的帖子。”

她是头一年做学子们的生意。这就像首次参加双十一的小商家,不了解规则,一切全凭运气。

元黎跃跃欲试,秋闱这样的盛会,总会有活动,人流这不就来了吗。

她给自己找了个卖保险一样的法子,对租客们循循善诱道,“郎君们这几日住的如何?”

学子们都说好。

“那诸位去山下,要是见着了那些找不着住处、或者想搬家的同窗,能不能帮金斗观介绍一二?”元黎期待地看向她的租客。

她使劲儿找客源有什么用,还得要学生自己的渠道啊!

租客们不负她望地点头,年长者更是爽利应下。

元黎不忘嘱托,“郎君们帮忙留心下是否有宁姓学子。”

她想了个很是符合身份的说辞,“我夜观星象,测算出此姓氏于考试有所妨碍,想赠对方一个平安符。”

虽然说法玄之又玄,到底是道观的专业领域,学子们自是答应帮忙留意着,叉手告辞后便离去。

-

不到晌午,阿白回来了。

他像往常一样每日上完课就出门。不同的是,先前都是一身草籽,现如今回来都是一袭尘沙,好似一辆小型推土机。

推土机在后院刹住了车,扬起一团小小的沙尘暴。

黄风过后,元黎捂着口鼻,看清他驮了两个大麻袋。

元黎打开两个鼓鼓囊囊的袋子。

一袋红红的,是番茄,另一袋也红红的,好像某种野生朝天椒。

! ! !像挨了记闷锤,惊得她想尖叫。

元黎四下看看,读书人都走了,阿誉也去后山浪了,她不会打扰到别人。

于是她拽着阿白的肩反复摇晃,放声大叫起来。

阿白:……

“你从哪里弄来的?”兴奋过后,元黎像个老农蹲在麻袋周围,珍惜地东看看西瞧瞧。

两大袋子各有十几斤重,朝天椒就不必数了,番茄倒是有数,约莫三十个。

阿白在旁边抖落身上的土,言简意赅道,“西边。”

元黎敏锐地察觉到他近来东游西逛的目的,“你最近就是在找这些?”

阿白抖好了前面,扭过身体去抖后领子里的沙,快速点头回答。 “我正好没什么想做的,就去找了。”

他说的是实话,活得太长,也很无聊的,总要自己找点任务。

“是哪个西边啊?多西边啊?”

“可能很西边吧,”阿白蹦了蹦,总感觉靴子里也有些硌脚,表情扭曲着说,“那边还有个人好像认识小猪来着。”

阿白懒得称呼,叫胡之琼一家都是小狐,元天霸就是小猪,只有元黎和燕赤霞两个人,堪堪保留了名字。

元黎惊得张大了嘴。

赶来的元天霸也震惊地张大了嘴。

他帮着元黎,迅速把番茄都放进菜箱里,从麻袋底部掏出来一封属于他的信件。

信上都是沙土,又被压在下面很久,整张纸都皱巴巴得不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