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纸荒年(7)+番外

作者: 杳数 阅读记录

“没关系,我想自己待会儿。”许言秋婉拒了。

葬礼结束后,许言秋回到空荡荡的公寓。

许志国的酒瓶还堆在角落,空气中弥漫着劣质酒精的味道。

他坐在床边,突然发现枕头下露出一个信封。

里面是一张照片。

——自己小学毕业时和姜渺渺的合影,两人都笑得灿烂。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言秋,要好好长大。”

我不知道许志国何时藏的这张照片,也不知道他为何要留下这句话。

但当他摸着那些已经模糊的字迹时,多年来积压的泪水终于决堤而出。

那天深夜,姜渺渺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口,怀里抱着一个枕头。

“我跟我妈说来陪你。”她径直走进来,把枕头扔在我床上,“挪过去点。”

我们像小时候那样并肩躺着,谁也没说话。

月光照在墙上,映出淡淡的光影。

“许言秋,”良久,姜渺渺轻声说,“以后你不再是一个人了。”

许言秋侧过头,看见她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像是永不熄灭的星光。

那一刻,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个配得上她的人,强大到足以守护她的笑容,再不做那个躲在衣柜里发抖的男孩。

第二天早晨,我在厨房发现了正在煎蛋的姜渺渺。

她哼着歌,动作笨拙但认真,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圈毛茸茸的金边。

“醒啦?”她回头冲我笑,“我煎糊了两个才成功这一个,不许嫌弃!”

许言秋看着盘子里形状扭曲的煎蛋,胸口涌起一股暖流。

无论未来如何,至少此刻,阳光和她都在我身边。

第4章 选择

高三开学第一天,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黑板右上角已经用红色粉笔写上了“距离高考还有298天”的字样,班主任陆老师的目光扫过每个人时都带着审视的意味。

“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孩子了。”她的声音像铁块一样沉重,“高考是你们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别让自己后悔。”

许言秋转头看向姜渺渺,她正咬着笔帽,眉头紧锁地盯着刚发下来的物理试卷——58分,不及格。

下课后,她趴在桌上,把脸埋进臂弯。

“完了,我这成绩连二本都考不上。”她的声音闷闷的。

许言秋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我按知识点分类整理了过去五年的高考物理题,标星号的是高频考点。”

姜渺渺抬起头,眼睛微微发红。

她翻开笔记本,里面不仅有详细的解题步骤,还有我用红笔标注的易错点和蓝笔写的快速解题技巧。

每一页页脚都画着一个小小的心形,那是自己趁她不注意时偷偷加上的。

“许言秋”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你怎么连我错在哪都知道?”

“你每次做题皱眉的地方我都记下来了。”许言秋轻描淡写地说,假装没注意到她眼中闪动的泪光。

姜渺渺突然凑近,近到我都能数清她的睫毛:“以后我老公必须像你这么细心才行!”

许言秋的心跳漏了一拍,喉咙发紧。

这句话像一把双刃剑,既让我欣喜又让我痛苦。

她如此自然地说着“老公”,却从未想过那个人可以是我。

“别胡说。”许言秋低头整理书本,掩饰发烫的脸颊,“快上课了。”

高三的日子像被按了快进键。

每天六点起床,凌晨一点睡觉,试卷堆起来有半人高。

姜渺渺的成绩在我的辅导下稳步提升,但数学和物理仍是她的软肋。

一月的某个雪天,我们挤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复习。

姜渺渺正和一道力学题较劲,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许言秋悄悄把保温杯推到她手边,里面是她最喜欢的柚子蜜茶。

“谢呈若保送清华了。”她突然说,眼睛仍盯着试卷。

许言秋的手一抖,铅笔尖断了。

谢呈若高三后很少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我时常能从姜渺渺口中听到他的消息。

——物理竞赛省一等奖、模拟联合国最佳代表、现在又是保送清华

“哦,恭喜他。”许言秋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

姜渺渺放下笔,托着腮看向窗外纷飞的雪花:“清华建筑系,他的梦想。”她的语气中有种我读不懂的情绪,“我们还能追上他吗?”

“你想考清华?”许言秋的心沉了下去。

以姜渺渺的成绩,即使超常发挥也难达到清华的分数线。

“我就随便说说。”她摇摇头,重新拿起笔,“这道题你再给我讲一遍吧。”

那天晚上,许言秋辗转难眠。

凌晨三点,我打开电脑,搜索了所有北京的重点大学。

如果姜渺渺想去北京,那我就陪她去。

即使不是清华,即使不是同一所学校,至少我们在同一座城市。

高考前最后一次家长会,姜渺渺的母亲悄悄把我叫到一旁。

“言秋,你成绩好,打算报哪里?”姜妈妈温柔地问。

“还没想好。”他撒了个小谎。

其实许言秋已经决定了要跟随姜渺渺的选择。

“渺渺这丫头”姜妈妈叹了口气,“她爸爸希望她留在本省,但她最近总念叨着北京。我怕她是为了”

“为了什么?”

“没什么。”姜妈妈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你们互相照顾,我很放心。”

高考那三天,天气异常闷热。

姜渺渺考完数学出来时脸色苍白,我知道她考砸了。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焰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