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289)
所有比赛结束,叶/季最终荣获所有选手中的第六位,相比于短节目后的第十名,着实把最终的名次拔高了一大截。
叶绍瑶是在回酒店的路上得知这则消息的,为了避开媒体的采访,在比赛还未结束,她提前溜号了。
当然,她不是唯一一名胆大的选手。
纵歌是本场比赛的东道主,从秘密训练到一朝出山,一直深受当地媒体的关注。
仗着大家对她“冰玫瑰”的爱称,女孩竖起花茎上的利刺,拒绝了一切采访。
“他们总是喜欢在花边新闻上大做文章,”她们坐上同一辆的士,女孩忍不住道明原因,“他们只是拍到搭档搂我的腰,已经把我们的下半生安排好了。”
她说,在国外学习几年,她还从来没有遇见这么荒唐的事。
“纵歌,你是在哪里外训?”
“M国底特律,那里的训练营还不错,只是资格卡得很严。”
“你们是怎么拿到外训资格的?”叶绍瑶打探。
据她所知,台湾是完全的花滑荒漠,除了早几年昙花一现的闵其麟,迄今都没有再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选手。
“是省队力保我们出去的,”纵歌笑着说,“队里的意思是,想要振兴台省的花滑运动,首先得抓住大陆的最弱项。”
然后,赶超大陆。
第136章 “这里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
时间紧迫,花滑项目的冬奥动员大会是和四大洲总结会一起召开的,几百号人坐在大会议厅,听冬管中心的领导谈继往开来。
本次华夏队在4CC超额完成任务,单人滑和双人滑均获得不同成色的奖牌,叶绍瑶和季林越也追平了前辈们在该赛事获得的最好名次。
“这届冬奥会应该是渐入佳境的一届。”
一番高谈阔论后,领导开始给每位参赛选手分配任务。
男单曾在温哥华奥运会打开天窗,时隔八年,华夏出现了陈束晰为首的以难度著称的运动员,在国际上有不小的竞争力。
女单主力仍然不变,但有了四年的历练,尹谊萱已经褪去青涩,技术和表现力都随着发育关的远去而日益稳健。
当年的双人滑新锐势力也成了挑大梁的前辈,随着韩薇/白崇洛退役,容翡和张晨旭成为实打实的国内一号。
此次冬奥会,华夏双人滑满额参赛,他们将带着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们闯出国门,在遥远的索契大放异彩。
“陈新博,你的伤病恢复得怎么样?”
“年底刚取掉石膏,现在正在加紧恢复训练。”陈新博说。
他们刚坐最近一趟航班飞回来,连行李箱还放在会议厅外,开完会议,他们又得坐上前往索契的班机。
“不要有压力,冰舞能够冲进自由舞,就是胜利。”
看来是太过瘸腿,连体育局也对这个项目不抱希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冬奥会的花滑规则有了新变化。
随着国际对冰舞的重视程度提高,近几届参赛的组合越来越多。
国际滑联规定,从本届开始,冰舞项目也实行晋级制度,短舞蹈过后,排名前二十的队伍才能进入到自由舞的角逐。
今年预计有二十五对组合参赛,势必会有选手半途离开赛场的情节。
“放心吧。”
他们在冰场耕耘多年,虽然比上不足,但稳在中游还是绰绰有余。
团体赛的赛程早于开幕式,在最终确定的名单里,金/陈退出团体赛,安/廖递补成为正式参赛选手。
会议一直进行到中午,其中又提到几个问题,比如冬奥会后的梯队建设,花滑协会的主席对赛后重点培养的运动员名单做出公示。
也就是下赛季的国家队成员。
“我们终于名正言顺了。”
叶绍瑶激动得失声,这可是体育总局发布的红头文件,他们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可以摘掉省队的枷锁,好好飞一把。
全世界人民都沉浸在喜迎冬奥的情绪中,华夏人还得加一条,过年的氛围也越来越浓。
国家队的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这时候又各赴远方,容翡那头在封闭备战,天天打来电话诉说看到的奇观。
“天呐,俄国选手居然在单跳放出322的配置,这个世界疯了。”
国际滑联对这个连跳没有做出限制,多数选手为保险起见,还是以三周接两周的跳跃为主。
三连跳不太划算,但一旦落成,还是有不小的分数优势。
“早说你们的跳跃太保守,阿克塞尔两周接阿克塞尔两周的连续跳,又丑又不值钱。”
叶绍瑶都不明白,他俩有3T+3T的储备,干嘛还要上赶着降难度保平安。
“都怪张晨旭,他的外点连跳节奏太奇怪了,有二次发力的嫌疑。”容翡说。
这偏偏还是纠正不了的坏毛病,考虑到节目的连贯和同步,他们只能放弃接T跳的连跳组合。
“我要把你的吐槽原封不动说给晨旭哥哥听。”
“说吧,”容翡不介意,“他本来就技不如我。”
高铁上的喇叭提醒最后的发车时间,乘务组的工作者在狭窄的过道穿行,一一检查乘客的车票。
“你这是在哪?”
“回家过年的路上。”
“好陌生的词汇。”
自从背井离乡定居到首都,而后频繁出国训练,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漫天大雪落在满街长红的景象。
“没关系,大概明年,我也会加入你们的流浪海外计划。”
“有消息了?”
“还没,”叶绍瑶想了想,“但应该会有一个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