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297)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怎么说也是国内最拿得出手的冰舞女运动员,要是苦苦等一个未知的赛季,还不知道状态会下滑成什么样。

下坡路总是比上坡路走得更轻易。

“你是说,他们想拿季林越和金前辈搭档。”

“金主任是这么说,他不想让金荞麦被白白耽误,国内目前最优秀的男伴又非季林越莫属……”容翡说得小心翼翼,挽着叶绍瑶的手,担心她有什么情绪波动。

但叶绍瑶只是坐在椅上,起风了,她把外套拥紧一些。

“那我呢?”她摸不着头脑。

领导们的思考看似顾全大局,但她该去哪?

扪心问,自己和季林越的成绩明明也不错。

容翡耸耸肩:“后续的讨论我不知情。那时候我推门进去,领导和教练都不吭声,估计是他们内部的机密。”

从瞌睡连天到辗转反侧,只需要一个大轰炸般的消息,容翡和自己是十几年的朋友,不可能编造这么伤和气的话。

这则消息多半是真的。

怎么能是真的。

这是许久未曾有过的,自己的所有物被抢走的感觉,和当年牵在手里的弟弟被拱手让人一样难受。

梁主任同意送他们外训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记忆很清晰,但男人浮于表面的笑容和了无波澜的语气开始扭曲,扭曲成一个毫无规则的二维图像。

相较于气愤,她更揣着迷茫,领导们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唯成绩论,成绩不好就拆对重来,没有足够的男伴,就拆东墙补西墙?

叮——

手机屏幕亮起,短信收到一则消息。

寄信人是同在话题中心的金荞麦。

凌晨0:58。

[我想了想,不能在家里坐以待毙,等我拿到签证,就飞到蒙城和你做室友。]

五秒后,锁屏的风景壁纸消失在黑暗里,闭上眼睛,这句话被原封不动烙在脑子里,眼前是强光照过后的乌青色阴影。

她盖上被褥,又探出头。

[你一个人?]

第140章 拆对危机就这样风平浪静。

IAM的训练课程很密集。

按照格林女士的安排,他们得在早训前进行一个小时的有氧运动,叶绍瑶索性放掉晨跑,让自己多赖几分钟的床。

没有吵人的闹钟,生物钟却在六点半准时工作。

天际蒙蒙亮,维德太太做了几枚三明治,敲门催促他们起床。

早上的卫生间总是最拥挤的,梳洗镜前的人儿一高一矮,个个迷迷瞪瞪。

叶绍瑶揉了揉眼睛,含着牙刷问:“你偷牛去了?”

隔壁在昨晚十点就熄灯了,季林越却没什么精神,和自己一样挂着黑眼圈。

“没睡着。”

“我也是。”

但今天的日子还得继续,凉水敷上脸颊,冷意从毛孔过电般流进心里。

清醒了。

金荞麦这阵在忙各种事,关于那天戛然而止的短信,她没有过多透露,叶绍瑶也没问,等他们在学校重逢,才终于有功夫坐下聊天。

“前辈,你知道拆对的事吗?”叶绍瑶开门见山。

“你们不在国内,”金荞麦说,“最近队里闹得沸沸扬扬,家长都有很大的意见。”

确定拆对的多是青年组的苗子,还正是离不开家长的时候,换搭档的风险很大,不管孩子们同不同意,家长首先站出来反对。

为此,滑协前后召开了两次洽谈会,没有具体的与会名单,只要对这项决策有疑议,都是会议的邀请对象。

双方没把矛盾搬到台面上,成年人最讲“体面”二字。

滑协给出了能力范围内的承诺,最终安抚了多数人。

这批运动员已经在去往捷克的路上,带着新的伙伴,在新的环境开启新的练习阶段。

季林越还在冰场听格林唠叨,两人完全背对她们,叶绍瑶不知道场上是什么情况。

她又趁机问:“那您和季林越的组队消息呢?”

正在撕胶带的金荞麦一愣:“这你也知道了?”

“朋友告诉我的。”

她大概知道小姑娘在在意什么,掐了掐她的脸颊:“你放心,拆对重组这件事已经是过去完成时。起码在未来两个赛季之前,领导不会再对你们的组合有任何非分之想。”

危机就这样风平浪静。

叶绍瑶舒平眉头,能够改变领导们的想法,一定是因为某个或某些契机。

“是你拒绝了他们?”她猜。

自己身在国外,即使有过找滑协商量的心思,但没有路径去实现。

陈新博还在留院观察,季林越自始至终被蒙在鼓里,只有另外一名主角可以在领导跟前发力。

“我当然得拒绝,”金荞麦给出的原因很在理,“你俩从小待在一块,对彼此更熟悉,默契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刻意培养出来的。”

她和叶绍瑶的外形条件差别很大,身高体重不同,男伴习惯了女伴的各种围度,和新搭档的配合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不过,滑协的书记和我也交过底,拆对计划最早就是针对我和老陈,还有你们俩。”

与梁东亭的描述不符,在滑协的印象里,方案的最初拟定可以追溯到去年华夏杯。

那时候的叶/季刚刚夺得铜牌,陈新博刚做了手术不久,领导们一着急,向金荞麦乱投医。

颁奖典礼进行的同时,一道跨洋电话从华夏拨至海外,明里暗里劝女生三思后行。

“荞麦,我觉得这个新冒头的男伴挺不错,手臂有力量,基本功也很扎实,你和他配,多带带他,还能延长自己的运动生涯。”当时的领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