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211)

作者: 喵吉 阅读记录

李鱼儿躺在被窝里,手上拿着设计图,不停地审视,看看有没有漏下的部分。

“对了,以后种地,还得养牛,家里还有一头奶羊,还有小黄,得设计一下他们的家。”

于是,李鱼儿又爬起来写写画画。

当晚,李梅儿就把青壳子给清蒸了,吃的就是一个原汁原味。

当李二郎把青壳子端上桌子的时候,蔡老太太不高兴的说:“二郎,咱家日子才好过几天,你咋都把青壳子给吃了?”

二郎委屈巴巴的说:“奶,不是我,是鱼宝儿。”

蔡老太太轻咳了一下,说:“最近大家辛苦了,吃点好的补补也是应该的,你说咱海边人抓了一辈子青壳子,咋就没自己舍得吃一口呢,今个儿我跟老头子也享享儿孙的福气,尝尝这跟猪肉一个价的青壳子有啥好吃的。”

李二郎被蔡老太太唱戏变脸似的的态度弄愣了,“噗嗤!”李老三不厚道的笑了。

蔡老太太说:“都坐着不动干啥,等我老太太喂你们吗。”

“吃饭!吃饭!”李老汉率先端起碗。

青壳子被端到了老两口面前。

蔡老太太说:“梅儿啊,给剥了,一人分一点。”

这青壳子看着有三斤,去掉头和壳,能开出一半的肉都是肥的了。

龙虾肉质紧实有嚼劲,鲜甜中带着一股清香。

“确实好吃,一点腥味儿没有。”蔡老太太咬了一口,白嫩细腻的肉又鲜又有嚼劲,“难怪卖那么贵。”

众人吃的仔细,生怕浪费了一点,一边吃一边认真的品味。

李鱼儿突然想到了前世语文课上学到的一首诗《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在海边住了一辈子,有多少人没吃过青壳子和大龙趸。

遇到值钱的海货,都舍不得吃,留着换粮食。

这样辛苦却美好的摆摊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一年中仅次于海神娘娘诞辰的节日,有灯会,十分热闹。

“鱼宝儿,你今天去摆摊吗?”

李鱼儿说:“当然不去了,我要和大郎哥在家里给你们糊灯笼,等你们回来,咱们下午在一起去镇上。”

李二郎闻言走了过来,“真的啊?你们还会扎纸灯笼?”

“那是当然。”李鱼儿可是手工作品达人,做几个纸灯笼算什么。

说干就干,李鱼儿将之前买好的笔墨纸张拿了出来,反正过些日子他们都要开学了,笔墨纸砚早晚会上,她就买了一些便宜的。

初学,用不上那么好的。

她还弄了一些彩胶,她不会画古代山水画和工笔画,就简单的画了一些水彩花草鱼鸟之类的东西,反正就是省钱好看就行了呗。

这时,李鱼儿十分想念大表哥蔡俊毅和清然姐姐,有他们在就好了,灯就能做的更加精美好看。

李鱼儿先做了一个给李大郎看,李大郎经常编织柳条箱子,手还是挺巧的,试坏了一个就学会了。

“咱们这有河吗?有河还能做河灯。”李鱼儿想到游戏里那些精美的古风场景,河灯尤其能增加梦幻感和仙气。

李大郎刚学会扎纸灯笼,正在兴头上,高兴的说:“没有纸灯,但有海灯,送给妈祖娘娘的,还能许愿。”

李鱼儿问:“海不是封了吗?”

“嗨!码头水深冰雪盖不住,大家都去那儿放海灯。”

“咱们家以前去过吗?”李鱼儿觉得很奇怪,她记忆里没有看灯这段。

李大郎停下手里的动作,说:“当然没有,咱家过去连饭都吃不饱,棉衣都没有,晚上哪敢出去,又冷又饿的,搞不好就死道上了。”

“呸呸呸!”李梅儿学着蔡老太太的模样,说:“大正月的,什么死不死的,好的灵坏的不灵。你们在家好好做灯,我们出去摆摊了。”

李鱼儿想到前世的河灯,就说:“咱们也做一些海灯吧,到时候也向妈祖娘娘许愿,怎么样?”

“你会做海灯吗?”李老大问。

“当然会了,跟木人张学的,我偷看他做东西,就会了。”李鱼儿胡诌到,反正他们也不是去找木人张对质,毕竟她偷学就是李家偷学,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鱼宝儿你真聪明,以后我做鱼丸的时候可得避着点村里人,不然被那聪明的看了,偷学了就惨了。”

李鱼儿:……大堂哥你别突然那么聪明好不好。

第161章 元宵节放海灯

黄昏时分,李家人穿上最体面的衣服,女人们戴上简单的首饰,打扮的既不出众也不失礼,这是李家这些年第一次大大方方的去镇子上看花灯。

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

每人手上拎着一盏花灯,篮子里还装了很多海灯。

今日镇子非常的热闹,人们身着盛装,手持花灯,悠闲的漫步在小镇街道上,烟火气十足。

街头巷尾,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小吃随处可见,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大街小巷挂满了花灯,有传统的简单纸扎灯,也有精美造型别致的纱灯,五彩缤纷,美轮美奂。

南街还搭建了戏台,此时场内观众席上已经坐满了宾客,场外也站了不少围观的百姓。

突然,一阵浑厚有力的鼓声响起,一只火红的狮子窜上了舞台中央,它动作灵敏,步伐矫捷,大眼睛更是活灵活现、一眨一眨,好像真能视物一般。

“好!”

台下立刻响起一片喝彩声,接着,又一只狮子窜上了舞台,与之前的狮子互相争斗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