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当红楼女儿进入其他名著世界(172)
众人皆赞:“好!”
高岗上忽传来琴声相和,悠远绵长,仿佛一湾深水,接住了飞天而下的落瀑。
宝钗仰头,对面山岗上,不知何时燃起了点点亮光。
她纤指轻转,琴声转为平缓,如海浪轻轻拍打海岸。
对面琴声立时拔地而起,呼啸着卷过天地。
一者清幽深邃,一者高昂磅礴,你追我赶,互托互动,逐渐缠绕绵合。
众人皆听得如痴如醉。
一曲毕,庞若走至宝钗身边,低声道:“上去吧,有人等着你呢!”
诸葛蕙掩唇笑道:“我们就在这里等着,不会有危险的。”
梅鹿不明真相,牵过枣红马,将弓箭挂在马背上,悄声道:“小姐,你带着这个防身!”
宝钗翻身上马,跃马上岗,沿途高树上皆挂有有灯笼,指引方向。
花香幽幽,繁花相伴道旁。
宝钗凝神细看,花束显然是有意折下来插在路旁灌木中的,花瓣娇艳,显然刚摘下不久。
怪不得,方才在山下,大伙儿都要缠着她玩,原是为了吸引她的注意,不能发现山上这种种安排。
山顶,一盏暖黄明灯,冉冉升起,与天上明月相映成辉。
孔明灯!
一人站于灯下,风姿如玉,衣袂翻飞,如谪仙临世。
正是史书上的名相,备受世人推崇的千古完人,诸葛孔明!
宝钗心下浪翻风涌,如方才的琴声在心头奏响。
金玉良缘实非她愿,不过是被家族推着套上了枷锁。
这一世,她终于在更广阔的天地间,遇到了更好的人。
她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心潮澎湃之下,脚下踩到枯枝,险些摔倒。
一双温暖的手扶住了她。
待她站稳,那人松手,后退一步,温文有礼地拱手,朗声道:
“亮久慕小姐惊世之才,明月在上,众亲朋好友皆是见证,亮在叔父墓前立誓,三年孝满,亮必请人上门提亲,求娶小姐为妻!”
第95章
琴声响起前,徐庶还带着黄晷等人在布置灯笼花束。
他先将诸葛亮推至岗顶,让诸葛均捧琴给他:“你的位置在此,莫忘了以琴传情。”
诸葛亮失笑,对挚友的这般大阵仗颇有些无可奈何。
山下琴声乍起,铺天盖地冲击而上,又乍然飞流直下。
这琴声如此浩然磅礴,诸葛亮也认真起来了,他用手巾净了手,盘膝坐下,闭目凝听。
在琴音落地的瞬间,他手指已无意识地拂上琴弦,以波澜不惊的深邃接住了那降落的飞瀑。
友人们或多或少都通琴艺,皆停下手中事务,震撼当场。
徐庶忍不住低喝一声:“好!”
琴声过半,他们才回过味来,慌忙继续忙碌。
诸葛亮已完全沉浸其中。
若说昨日做决定时,他还有三分犹疑,此时却是全然的庆幸。
这位黄小姐,聪慧过人,志存高远,琴声中懂得他的抱负与寂寞。
世间何人可为妻,非她莫属也!
琴声止,徐庶等人已布置好花与灯,捧着一盏天灯,交于诸葛亮道:“待我们走远,你就点灯,然后站于灯下,直抒胸臆,切莫害羞啊!”
诸葛亮仍沉浸在琴声余韵,点头道:“记下了。”
待点灯时,他才发现出了些问题,徐庶留下的火石里没有火绒了,必是他们方才点灯笼时用尽,又忘了补充。
诸葛亮只得又现找了些干草,现制了火弓应急。
天灯点燃时,背后已有马蹄声响。
他松开天灯,急转身。
明月高悬,一盏盏红灯笼引出的小道上,伊人披着牡丹团花红斗篷,身骑红马,分花拂柳而来。
见到他,她伸手抚开帷帽,露出花一般的面庞。
霎时,火红的灯笼,娇艳的花束,皎洁的明月,似尽隐于幕后。
天地间,唯有这红衣红马的玉人!
诸葛亮自小便不爱美色,他看中一个人,多半出于此人的学识,或直击对方的灵魂。
他也一直认为自己不会受容貌之美蛊惑,从前不会,将来也不会。
对眼前人,他知道她是变美了,可灵魂对他来说,还不如当年又黑又瘦时那般熠熠生辉。
曲辕犁事件后,他变得敬重她,却又觉得有些看不懂她。
送冬衣之后,他正视了她的好意,开始考虑与她的下一步,才有了诚于己之谈,乃至于今日的求亲。
他将至加冠之年,应该娶一位妻子,她的才识与付出让他感动,那么便是她了。
直至今日琴声相和之前,诸葛亮都自认是心如止水的。
可这一刻,明月之下,群灯之间,诸葛亮站在山岗之巅,看着伊人骑马而来,他那被琴声震撼过的心灵再次翻江倒海。
人生中,他第一次体验到,美是有冲击性的,铺天盖地的,便如绚丽的烟花乍开,让人从脚底到头顶都处于极端的战栗之中。
这骑马而来的玉人,从灵魂到身躯都是当之无愧的花中之王,倾城国色不外如是。
在他头脑空白的瞬间,伊人已经跳下马,长裙在斗篷下一闪,仿佛一片花瓣轻轻拂过他的心房。
伊人走了过来,诸葛亮终于动身前去迎接。
那被踩中的树枝,似在心头乍响。
他疾走几步,在玉山将倾的瞬间扶住了伊人的玉臂,虽隔着衣衫,那温软的触感仍给了他触电般的一击。
那一刻,自认已超脱凡俗欲望的诸葛亮,又一点点降回人世,属于男人的悸动燃烧了他的血液。
他顺滑地说出了誓言,仿佛已铭刻在心头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