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官纨绔(93)

一大早出的门,未时才到的地方。

赵复被卢姨娘扶着下了车,身板挺直,对两个侄子笑道:“今天带的东西多,要是单纯坐马车,能快不少。”

卢姨娘的衣着朴素了许多,头上戴着一顶幂篱,看不清脸,光看身段倒像个窈窕的姑娘。

赵辰和赵淩不在意卢姨娘,纷纷用异样的眼光看向赵复。

赵淩问:“不疼了?”

赵复这两天略微清瘦了一点的脸狠狠扭曲了一下,笑得有几分咬牙切齿:“说什么呢?我好得很。”

哦,明白了。

面子最重要。

车队进入赵家村的地界,就有许多男女老少围过来。

“三叔公回来啦!”

“哟,这两个是谁家的?怎么这么俊俏?”

“是不是给家里姑娘说亲的?”

“瞎说什么?你们瞧着这孩子的样子,不是跟赵骅小时候一个样!”

“小郎,你莫不是赵骅的儿子?”

赵辰内心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英俊,但被人说长得像爹还是很高兴的:“是。我叫赵辰,这是我四弟赵淩。”

他现在还没长开呢,等过几年,也考个探花郎,一定比他爹风光。

赵爷爷赶紧说道:“孩子们还没来过老家,先回去喝口水,一会儿再聊。”

族人们纷纷让开。

赵辰、赵淩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族人的话题度。

尤其是赵辰,他今年已经十六岁。

这个年纪在村里,早点的已经成亲了,哪怕在城里,也已经定好了亲事。

赵辰和赵淩刚回到家里坐下没一会儿,就有人问上门来,要给赵辰说亲。

赵辰赶紧说道:“爹娘已经为我订下了亲事。”

赵淩倒是没有,但他还是个刚满十岁的小孩儿呢。再说爹娘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和大伯敢给他做主定亲试试?

赵大伯娘田氏是个很温和又很强大的人,不容拒绝地把族人请出去,回头对俩兄弟说道:“别去理睬那些拎不清的人。”

大门一关,赵复不再装作若无其事,哎哟哎哟的哼唧起来。

赵田氏一个眼神都懒得给他。

赵复听赵田氏说拎不清的人,感觉是在指桑骂槐:“我这么久没回来,你也不说给我倒杯水,问我一声!”

赵田氏瞥了他一眼:“你回你自己家,又不是做客,还需要把你当客人招待?”怼完赵复,她温和地拉起赵辰赵淩的手,“来,饿了吧?我们先去吃点东西垫吧一口,晚上再吃好吃的。”

赵辰和赵淩顿时像看到了另外一个版本的赵王氏。

相对于年轻一些更加凌厉的赵王氏,赵田氏更加温和,但同样强势。

对于赵复这么个人,她懒得搭理。

赵爷爷赵奶奶习惯一日两餐,中午在车上已经吃了两口点心,这会儿并不想吃东西。

“先吃饭,你们几个堂兄弟姐妹都还在学堂上学,得晚点再回来。”

赵田氏给他们准备的是婴儿拳头大汤圆。

他们在神都不太能买到糯米,在象州这里就有很多糯米做的点心。

赵淩就很喜欢各式各样的糯食,在上辈子有一阵甚至觉得糕点都得是糯糯的。

赵辰很喜欢。

甜的咸的汤圆,一口气吃了十个。

赵淩恍惚看到另外一个窦荣,在他还要让人盛的时候,赶紧制止:“停停停!别吃了!”

在边上伺候的是这边祖宅的仆役,对两位小郎君不熟悉,见他们爱吃,还很高兴。

听到赵淩制止,这位妇人才反应过来:“确实不能多吃,小心积食。我去泡一壶茶来。”

赵辰吃的时候觉得好吃极了,停下来之后才发现自己有些失态,下意识摸了摸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哎呀,实在是太好吃了。爹娘怎么以前不在家做?”

这个答案赵淩知道:“糯米产量少,难买。这次我们在这儿多买一些,让人带回家去。”

“好~”赵辰眯着眼睛,笑得跟大胖似的,“我记得爹说这儿有早茶,这两天没去,亏了啊。”

赵淩恨不得给他递镜子:“收收。被人看了,还当爹娘在家没给你吃饱饭似的。”

赵辰认真想了想:“那还是大伯娘家的饭好吃。”

象州沿海,又靠近南方甘蔗产地,甚至本地也有少量甘蔗种植。

州府就是大虞最大的糖的集散地。

糖和盐的购买相对北方大部分地区要容易得多。

象州又比较温暖,粮食一年两熟,物产丰饶,本地的食物也更加精细。

当然,这只是有钱人的生活。

普通百姓的生活都大差不差。

赵淩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吃饭上,稍微收拾了一下,就拉着赵辰去送礼物。

赵家祖宅是赵家村里最大的。

族老们已经聚在了正堂,围坐着一起说笑,眼睛时不时看一眼就放在正堂的高高堆起的礼物上。

被赵田氏气得饭都没吃的赵复,这会儿像个没事人一样,一脸笑呵呵地跟族人们聊着天,见赵辰赵淩两个出来,一副慈祥长辈的样子招招手:“辰儿、淩儿,来。大伯给你介绍,这位是……”

赵家不算特别兴盛的家族,大部分族人都住在赵家村里。

兄弟俩挨个认过去。

来俊来福在后头跟着名单,把准备好的礼物交给兄弟俩奉上。

礼物算不上贵重,重要的是心意,让族人们知道,哪怕赵骅远在京城,多年未归,根还是在赵家村。

族老们都很高兴,赵复让仆役们帮着把他们的礼物送回去。

等他们都走了,赵田氏见他们想给其他人送礼物,笑道:“你们四伯四伯娘应该在山上茶园里,兄弟姐妹这会儿都在族学里读书呢。族学上半天课,上午家里事情多,都是上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