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生平二三事(172)
皇帝满心赞同和欣赏之情,“朕明白了。如此,你先回家去,亲口给高堂报喜,改日朕再与你说话。”
顾月霖起身称是,行礼告退。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皇帝轻声慨叹,慨叹之后还不算完,转头又与刘洪、内阁说起。
消息从宫里、内阁迅速传到官场民间。
不消一半日,本就名声大噪连中三元的顾月霖,成了人尽皆知的美男子。
蒋氏、君若引以为荣。
顾月霖要无语死了。以往魏阁老说皇帝私下里没溜儿,他还半信半疑,现下是信了个十成十。
夸文采学识都可以,你夸我长相干嘛?真是吃饱了撑的。他腹诽着皇帝。
而皇帝在他纵马游街之前,有恩旨和丰厚赏赐送到居士巷:破例册封蒋氏为五品宜人诰命,另有诸多金银珠宝玉石绫罗绸缎。
亲自前来宣旨的刘洪,念赏赐物品明细便用去一盏茶的工夫。
蒋氏和顾月霖领旨谢赏之后,顾月霖少不得与刘洪寒暄几句。
刘洪却不跟他见外,笑眯眯地低声道:“咱家听李福私下里念叨过,说状元郎与沈小侯、锦衣卫李大人是莫逆之交,君大小姐则是蒋夫人的义女,这可真应了人以群分的老话儿啊,你们兄妹四个,哪个不是人中龙凤?”
顾月霖笑道:“您抬举,有缘罢了,三个手足在我式微时不轻视,更施以援手,是我此生幸事。”
“状元郎自然是清风朗月的性情,三位手足日后都会因您受益无穷的。”
“您又抬举,借您吉言。”顾月霖转手接过一个大大的封红,“出宫一趟怪辛苦的,您和诸位内侍买酒喝,权当我有幸留您用了一餐饭。”
“太客气了,是我们沾了状元郎的喜气,两头得赏。”刘洪大大方方地收下,“日后有用着咱家的地方,状元郎吩咐一句便是。”
“荣幸之至,太谢谢您了。”顾月霖拱手一礼。
刘洪忙侧身避过,又说笑一阵,高高兴兴地率一众宫人回宫。
一行人离开之后,蒋氏清点过御赐之物,笑着选出近一半的物件儿给君若,“明眼人都知道,这些是皇上给你的。瞧瞧,可全是女孩子喜欢的。可不准推脱,若有那胆子,我就要撵你回隔壁思过三月。”
“您可真是的。”君若啼笑皆非,“义母赏我的物件儿,我自然是不会推脱的。”
“听话就成。”
待得状元郎纵马游街,京城万巷一空,争睹新科状元郎。
看到的真人,远比想象中更俊美更有风采,由此全然认可公子世无双之说。
当日,顾月霖便成了京城公认的头号美男子。
皇帝闻讯,很是欣慰,还跟魏阁老嘚瑟:“瞧瞧,朕就说那孩子是举世罕见的相貌佳、气度超然,百姓亦是心明眼亮的。”
魏阁老直言不讳:“皇上有夸月霖长得好的工夫,为何不同时夸一夸他的学识文采?万一有人怀疑您以貌取人,这不就是折辱了月霖?”
“谁敢那么说,朕就把他关诏狱待着去。”皇帝不悦道,“殿试之前,月霖已是解元、会元,朕并不曾见过他。连中两次榜首之人,怎么样缺心眼儿的帝王会在殿试时找茬?再说了,判卷之人是朕么?”
魏阁老想想也是,却也不能不保有先见之明,“百姓最是淳朴,自然信得过皇上,只怕士林中失意的起了小人之心。”
皇帝噎了一下便有了对策:“殿试试卷不可随意发到各处,加试的题目却可以,你尽快把那些题目送到各地学院,不论官私。”
“皇上圣明!”
皇帝高兴起来,随之想到了萧默,“此次会试殿试,义桐书院共有七人中第,尤其名次最高的是连中三元的奇才顾月霖,朕也要赏他对月霖四年间的倾囊相授,改义桐书院为河北官学,官府定要大力扶持,不可有一丝懈怠,你斟酌着拟旨。”
“是!”
魏阁老进御书房的时候满腹抱怨,离开时却似他考中状元似的春风得意。
皇帝自然没忽略自己首辅的情绪转变,且非常喜闻乐见,“朕的魏阁老,亦是爱才惜才之人。”虽然私事常犯浑,公事上可是半点差错也无,委实难得。
顾月霖乡试、会试、殿试的答卷,已成了皇帝终日摆在案头的爱不释手之物。
今时想着魏阁老,再想到日后自己有如此首辅与新得的奇才辅佐,皇帝心里乐开了花,连生平恨事不能得蒋昭辅佐的遗憾都淡了七分,又因人逢喜事精神爽,样貌、精气神儿亦年轻了不止五岁。
按大周旧例,前三甲步入官场之前,有一个月的假,用来拜师、安家等事。
顾月霖真正要拜的,是已不在的蒋昭。是以,他这一个月,主要用来陪伴养母、妹妹和随风,在这之前,邀请客居沈府的萧允到居士巷,设宴答谢。
萧允替兄长萧默受了顾月霖的礼,对坐闲聊时道:“义桐书院已是官学,得了皇帝亲笔写的匾额,沧州当地、河北布政使更是事无巨细地循例行事,一丝错漏也无。月霖,你是义桐的福星。”
“那是恩师和您在内的诸多执教之人应得的。”顾月霖道,“我不算什么,另外也中了进士的六个同窗才是书院的功臣。”
“没你大放异彩,别人出自哪个书院,哪里是朝廷乃至皇上会留心的?”萧允笑道,“昨日,你殿试的答卷已分发各地书院,我看了,只能说,此番士林都要大开眼界。那些题,说实在的,没你摆着,我根本想不出有谁能全部答得那般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