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北差异(73)

作者: 羲和安 阅读记录

这倒是实话。她喜欢拍照,也能够从诸多影像中清晰地窥见自己这些年来的变化。18岁上大学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很年轻,不到22岁毕业时亦是如此,后来在艺术行业工作……至少到现在她仍旧顶着青年艺术家的头衔。艺术界不是互联网,没那么多35岁年龄焦虑。

“你还在读大学的时候……”

令人绝望的开场白。颜洛君昨晚可是做了一整晚大学时期的梦,今天好不容易从漫长的时光中调整回来,端着恰到好处的笑去在宴会上迎合交谈。大学时期对于早已在象牙塔之外的她只是人生中极为普通的一段,没那么多粉饰破碎感,也没那么多梦幻。

这句话再往下就得中年回忆青春了,但颜凝接下来说的却是自己大学时期似乎十分排斥在这类场合抛头露面,在宴会上看见对方会装作不认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颜洛君很快回应,“大学时我们没有在同一场宴会偶遇过。”

的确如此,颜凝说,但我了解你,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你会的,大概率会掉头就走。有很长一段时间你在排斥将可供利用的亲缘关系划入你的事业范围,这一点你比我更清楚。

颜洛君思考片刻,轻笑了声:“所以,你是想说我比以前更加成熟?”

“很肉麻的形容,但我没有将它与这一改变对等,”颜凝缓缓揉着太阳穴,缓解酒精带来的晕眩,“除了说明你的处世方法的确和以前不一样以外,没什么别的能证明的。你如果一定要将它和成熟对等,我也没意见。”

她叹了口气,拧开了保温杯的盖子。颜洛君好似嗅到一种奇异的香味,没忍住问:“你杯子里泡了茶?”

“菊花枸杞,人上了年纪就得开始养生,”颜凝安然道,“听说国内很流行养生茶这种方式。我放了冰糖,你要来点试试吗?”

颜洛君礼貌婉拒。车内一时安静下来。凌晨的时间,街上少行人。在国内有时这个时间点颜洛君刚准备出门,她忽然觉得疲惫,和无趣,分不清哪一种的滋味更难消受一点。但颜凝方才有一点说对了,许多年过去,她有所改变。

所以傅瑞文又何尝不是呢?

她好像执着于寻找从前的感觉,但其实她们二人都有改变许多。从还在上学的日子到工作,从那个狭窄的出租屋里搬出来。颜洛君奔波在各个城市的画廊和美术馆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的ip能换三个城市。

她在出门前和傅瑞文说了些什么?她有点记不清细节。无所谓了,无所谓回忆,她自认没有复盘吵架的习惯,将爆发的情绪条理分明地整理,再抽丝剥茧试图找到其中的线索——听上去很无趣不是吗?很多事她想做就做了,哪儿来那么多理由。

就比如她现在想回家,不是和颜凝女士一起,而是回国内,去找傅瑞文。

“今天要留下来吗?”颜凝恰到好处地开了口,“要留的话提前和管家说要吃什么,以免准备的菜不和你的口味。”

她果然足够了解自己,颜洛君想,尽管过去二十多年中她和颜凝的联结并不如何紧密,至少到现在她笃定颜凝并不知晓自己的忌口,正如她也很难准确地说出颜凝爱吃的食物。但在猜测心思这方面,于她,颜凝似乎有着某种天然的感应力。

“要,”出乎意料的是,她这样回答了,并在听到颜凝疑惑的一声轻“嗯”后笑了下,“休息一下,总不能立刻订机票回去吧?好狠的心。”

颜凝靠着后边儿的软垫,似乎很困了,模糊着声音:“还以为你归心似箭啊。”

颜洛君这会儿意识到其实颜凝也不算年轻了。光阴似乎并未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可颜洛君自己都26岁了,她再冻龄也不能反着往年轻了活。颜洛君打开购票软件看机票,才发现过两天是元宵节。

她走的时候国内尚未过到新年,现在才发觉已经复工许多天,未免有些时间上的不真实感。仿若踩在云端一般订了机票,车停在小花园外,颜洛君推门下去。

回程的旅途比她想象的更快。她以为自己会在飞机上度过无聊的十多个小时,事实上却倒头就睡。下飞机时被江市的寒风吹得指尖下意识往袖子里缩,由于刚睡醒没戴隐形眼镜下意识半眯着眼睛。

时间刚过两点。她在行李转盘旁翻看自己起飞前发的朋友圈,姜舒言的消息适时涌进来:到了说一声。

颜洛君:11

姜舒言:111

颜洛君:说了你又不来接。

姜舒言:元宵节在家吃饭呢,人都不在江市接什么接,自个儿打车回去吧。

颜洛君推着行李——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约莫是和颜凝逛街时买的衣服太多了,临走前颜凝嫌放在她那儿搬家的时候不方便,让人全部打包塞给了颜洛君。这个时间打网约车预计排队一小时。她有点头疼,但又不想乘地铁,拖着行李箱换乘实属麻烦事。

她在这时候看见傅瑞文,那一瞬间几乎以为是自己瞧花了眼。但并没有,她绝不可能认错。

心有灵犀似的,傅瑞文也抬头,隔着十多天,与她对上视线。

颜洛君有千言万语,心中酸涩又惊讶,却只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向她:“你怎么来了?”

傅瑞文自然而然拉过她手中的行李箱:“接你回家。”

第63章 在她的手背落下一个隐秘的吻。

颜洛君开始后悔没在飞机上补妆。她睡了那么久起来,下机前连镜子都没照过,现在不知自己是什么狼狈模样,总之不会是精致都市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