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衣半狼藉(134)

作者:山负雪 阅读记录

“未敢未敢。”陈齐忙抬臂一饮而尽,咽下汤汁的喉咙一滚,强作镇定地与之相视,“实是汤热,臣欲放凉些再饮。”

孙若絮笑哼一声,移袖起身,“倒是副娇贵喉咙。”随即复回头,“架上晾晒药材都浸过明矾水,只要是泡过,我便从来不喜旁人触碰。”

她凝着陈齐一张僵住的脸问:“二娘都嘱咐你些什么?”

“并无他事,唯催臣查明公主中毒之由。”陈齐干巴巴下榻,拱着手道:“公主也晓得枢相吩咐之事,再如何难办,臣都得递上一结果。”

“我没什么大病,自始至终是你这庸医惹出的祸事。”

一声冷斥伴窗外夏雨雷鸣而至,唬得陈齐双膝一软,骤然跪地叩头。

“公主,臣——”

“臣……惶恐……”

孙若絮忽又莞尔,盯着他背脊虚扶一把,“猛跪什么,若再似方才般受不住暑气昏厥,又当如何?”

她旁敲侧击问了句:“在我这殿中,可见过有宫中内药库所无之物?”

陈齐忙答:“生于吴国江南沿岸的乌蔹莓、吴越国的忍冬藤、闽国的虫胶皆是蜀中没有的药材。”

见他窝囊着伏罪,又言那竹筒里的东西是虫胶,她便愈发信其是个没见识的庸医。

“行了离罢,若二娘问起,只言我无事便好。若惹出旁事,你这庸医不待我向二娘禀,自会被逐出宫去。”

急雨似的思绪随踏出扶疏宫的脚步一道拉回,陈齐骤然打了个激灵,他丢不得这份闲差,忙回神续起前话。

“但是……还未得出什么结论。”陈齐牵起赔笑,未敢说真语,只能囫囵着回:“不过我略得几丝苗头,待臣回去细细研究,定给枢相一个答复!”

“仔细查。若查实,自有重赏。”

他得了令忙俯身告谢,随即提着药箱二步并作两步离开,方清倒掉案上陈放太久的凉茶,未替沈却斟新盏。

“沈翰林若要回宫休息,在下可为翰林撑伞送行。”

沈却垂着手还未想离,不由偏目去望殷素,却见她抱臂点头,装作一副不熟之态,要依方清之语,“沈翰林回去细养着罢,我替山侯王赔罪,翰林勿要怪罪。”

这晌送走不情不愿的沈却,她忙不迭又奔去寻黄崇固。

“枢相。”

“不必拘礼。”殷素袍袖一拂,落座即问:“军需粮草征收调拨,与户部、盐铁二司议得如何?”

“各知州大半上书乞宽宥两税,但二司使合而商议,若枢相要军饷,要么增大苛捐杂税,连柴米油盐各物一道纳入征收税,要么铸新币,以一抵百,广收蜀中财富。”

殷素抬眉,问:“周行观有何表态?”

黄崇固敛目,“周相意在从根源断,息兵止戈。”

“真是笑话!”殷素霍然拍案,“若今日二司使面见的是那未及十岁的王承缨,这等盘剥之计,怕是不消问便强行推施了罢?什么增税铸新钱?不过是一群蠹虫欲借机敛财,蜀中富庶天下乃是富在官员皇室身,民生却凋敝,如今要用这个法子将民怨推至我身,他们却坐享其成,做梦!”

“黄崇固,我召你入成都,是要你亲眼看这宫阙内外、高爵重臣,是什么一番天地,你在二泉镇如何举步维艰,是因站于你头顶仰着温尔笑意的人,内里早烂了作一团。我对蜀国不承责任,其存也好亡也罢,不是我一朝一夕就能更替,你用不着试探我的心,军需粮草我是一定要足了量,但绝不准自百姓身剥削,去抄没贪官污吏也好,另想法子也罢,我只要见报上的数,少一石我拿二司问罪。”

殷素迎着黄崇固由微骇转为复杂的打量,她却轻飘飘收起怒,抚案而行,“将我的话一字一句传给二司,听明白了么?”

殿中人立身如松,缓微拱手回:“是。”

在她欲离之际,身后落下句话。

“我希望,你能接替周行观租庸使的位置。”

黄崇固身形一滞,怔茫着回首,“为什么?”

私心是为自己可掌握蜀之财权,可当着那一双灵清目,殷素缓开口:“因为你比他更能当此大任,至少在认清周遭一切前,尚可还蜀之民众几载太平日。”

“那他呢?你,会杀了他吗?”

“他?”殷素笑了声,未答此话,反问旁语,“你与周行观多少年未见?”

“五载。”

“五载不短不长,可人心五载不变,难上加难。”殷素踱步朝前,“只需半载,我便能变得心狠手辣不顾一切,我尚不为权也不为财,你说,他会为了什么?周行观一颗心并不向蜀,他是李衍商的暗子。”

黄崇固愣神垂袖,长久干涩着喉舌,“他心不向蜀……”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为兄不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