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衣半狼藉(137)

作者:山负雪 阅读记录

因那场造反后,陈平易极快倒戈李予,为新国卖命。

“入宫后,我进翰林院与一众学士拟召,代李予与节度使书信周旋。他的身边,有位十分得权得敬重老臣,名叫郭成礼,拜相,年愈四十。他是李予能登位的第一重臣,可李予与他,曾在文思殿里起过一次争执。”

那是晚嘈杂夜,因诸道奏荐州县官之权利而争吵不休,以至众臣皆退时,李予仍面色不豫,郭成礼却留下不动身,忽提及立后。

“陛下虽宠爱钟氏,但她是从徐州出来的人,当不得后。”

“朕未曾言,要将她立为后,朕也未打算此时此刻立后。”

“难道陛下还念着那个死人吗!”郭成礼霍然一声急斥,叫殿中气氛骤得剑拔弩张。

李予难得泄露情绪起身,重搁书折,“当年她本不会死!纵幽州不亡,我也能坐上此位。”

“陛下难道今时今刻还要怨老臣吗!臣承太后遗命为陛下殚精竭虑,从未有过半分私心,如今却要因一个死人,我君臣生隙至此!”

此夜正轮沈却宿直,他守坐于旁静听,瞧望两人面中各自落不下的怒气,却空茫陷入怀疑。

怀疑李予是否知晓他,怀疑今夜一切是否为君臣问默契的一出戏。

却又无比希望眼前为真,殷素不必至恨无可恨之际,只要李予心有愧疚,非始作俑者,那一娘便不必豁出一条孤命与皇权抗争。

可他沈却为旁观者,永远无非替殷素决定、原谅。他甚至,并不了解李予全貌。

思绪与无声对峙,皆被殿外宦者一声禀而打断——

“陛下,淑妃来了。”

沈却移目,望及那位高髻满金钗,身着赤红披衫,碧蓝长裙曳地的女娘侧颜时,也会骤然一怔。

“陛下,妾为你熬了羹汤。”

郭成礼望见淑妃,便已甩袖愤然而离。

沈却本该随之一道,脚步却定死在榻前。

徐州……

淑妃来自徐州。

他不可避免忆起殷素,不可避免使目光久久凝于那人脸庞。

在李予视线转来久定,却还出声前,沈却方倏然回神,起身告离。

“沈翰林,先不必离。”

李予未言要事,只微微扬颌,当着他面,与淑妃牵手温语而絮。

那张肖似的面有着三分英气,此刻却露出女儿家的娇羞。

沈却直身漠然于李予长视,似乎从他松懈下的眉目里,望得李予欲语之话——世上纵已无殷素,他还有唯一的慰藉。

眼前一幕令人厌恶作呕,甚至连李予那一份喜欢的心,放于殷素身问都变得龌龊。

沈却按死掌心,一遍遍去压那道深陷纹路,如此,方能暂缓心中隐怒。

李予一点也配不上她。

连喜欢也配不上。

他的确该死。

第66章 露湿光(二)【VIP】

沈却隐去了淑妃的存在,在他冗长相述里,殷素阒然无声。

四年相处过往一点点于脑中飞梭,最终定于幽州陷落前李予消失的身影里,定于沈却记忆中李予怒吼的话语里——纵幽州不亡,他也能坐上这个位置。

所以本就没什么对与错,李予便是眼睁睁望着幽州城被血洗一空。

“他就是该死。”

“一娘,杀人解不了仇恨,杀对人才能。”

沈却抱住她,轻拢于怀,“幽州真相更重要,谁才是那个真正起意作盘,该剐了的人。”

殷素声音含糊着自耳后传来,“除非幽州城破之时,他被捆着什么也做不了,否则李予所言我不愿再信半分,我聚蜀中粮草与兵力,只为让他死,他该为幽州亡魂偿命。”

她要去恨去做的事,再见血也会松口不放,可兵至洛阳,生离死别便如风中残烛,他害怕风急火灭。

沈却抱紧殷素,极轻极轻地叹息。

“我会回洛阳,会去信父亲母亲让他们南下入吴越国。一娘,你等一等我,等我查清一切,等我有法子让你不必涉险境,便可让该死之人悉数偿命,好不好?”

殷素陷进他怀里,月色如瀑,清光照亮白衫,她低望着没有回应。

冗长无声怀抱,似一处暂可停靠风雨的湾流。

殷素闭目复睁眸,她从沈却怀中扬起头,“留在蜀中好不好?”

那双含着细碎淡影的眼望着她,眉宇生凝拢,无复开口。

“夜已混黑,在这儿歇息罢。”静静相交的视线终于散开,沈却没有妥协,也没有松手,他拉着她去榻前,“明早我将人都支开,一娘再离开。”

殷素不放开他掌心,“你睡哪儿。”

沈却只手垂身理好纱帘与被衾,回:“外头有榻床。”

又在兀自生着什么闷气呢?

明明是他先略过话。

殷素有些想笑,那双眼在昏黑里亮着光,她偏道:“我睡这儿,你也要睡这儿。”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为兄不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