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衣半狼藉(170)

作者:山负雪 阅读记录

戈柳是在饼肆旁寻到殷素,望见熟悉身影,她忙三步并做两步,低低问:“二娘去了何处?可叫我心急。”

“遇上旧人,闲聊片刻。”

戈柳一怔,在洛阳城可称得上旧友的,还能有什么人?

她很快明白此话该是含糊代称,此地喧杂并不适合商议,“咱们回清风楼罢,方才在肆里,我见着打厚载门内,急驰一匹快马,只怕蜀中亦或是契丹处,又送来了消息。”

“杨知微来洛阳了。”入了楼内屋中,殷素摘帽先落下的,便是此一句。

“独身一人?”戈柳骇目。

“她该是同李予商议了什么,我猜她是带着兵而来,可咱们未收到半分讯息,若李予真默许此事,忍受一国带兵临城下,要么是为了平叛军,要么他想借吴国兵换洛阳兵权。”

“险中求权?”

“只是猜测,不过杨知微所言不错,如今万事具备,只欠西面杨继那场东风快些急驰而来。”

戈柳叹一声,“咱们此前还愁着如何让吴国发兵,如今倒是省了心力,吴王想来脑中被占据唐地的野心蒙昏了脑袋,也便糊弄过去那徐文宣了。”

殷素眉宇问郁气仍未散,手还按着帷帽没离,她忆起杨知微的话。

沈却,未去吴越。

他渡过那条尘清淮水,留在了吴国。

第82章 尘清水(三)【VIP】

沈却去了吴国。

那辆马车自始至终地目的,也唯有吴国扬州。

他是为见杨知微而来。

一路快马急驰,却不掩行迹,过所文书之上,沈却二字分明。

“沈郎君离了上元县,闻说在洛阳任数月翰林,怎么,如今回来,是想为朕效力么?”

扬州宫阙内高案下,杨知微目色笑中带寒,“殷素在我眼皮子底下溜走,却抛下你与沈宅二老,她倒是薄情呐,而今遣你来,是当说客么?”

沈却微躬身,不疾不徐答:“臣确为效命而来,为吴国。”

一句话,扯停她步履,她嘲问:“吴中有何物,值得沈翰林效力?”

沈却平静相视,“我与陛下同心,要李予亡。”

“口气倒是大。”

“你与她情深义重,没什么分别。”杨知微神色渐倦,已有些不耐,“莫不是将朕戏弄成傻子,效她一般空手套朕的兵罢?”

“非我与她共谋相欺,实乃陛下亦知,不过淮水,唐国只欠东风的局面,便再难遇了。”沈却抬眸,一针见血倒答:“我去洛阳,也只是为成殷素心愿,她之心愿,陛下之宏图。”

他敛衽,微微一揖,“大展之际,万不可犹。”

杨知微盯住沈却。

不错,倘若不出兵,洛阳即将涌起的混乱,她杨吴便分不得半分好处。

可若出兵,又该以何种理由。

她的确从徐雷身间学得几分惜名好处,殷素此信寄来时,徐文宣也按下不表。

但如今,她仍蠢蠢欲动。

“我需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你能给么?”

“能。”

揖礼之下,那双无甚浓烈情绪的眼复抬起,对视不移,答得坦然。

杨知微兴味渐生,“来人,为沈翰林赐座。”

一座檀紫檀圈椅无声搁地。沈却未坐,反垂手道:“臣至杨吴,便是那个理由。”

“若臣所料无差,不出数日,李予之印信将达扬州,其上必令陛下交出殷素。”

“殷素?”杨知微指抚案沿,试探着出声,“她不是,还在蜀中么?”

沈却忽扬唇,却不辩此语,“不错,然臣舍洛阳诸务至杨吴,李予只会信殷素,藏身于此。”

他踏前一步,“而陛下,便要坐实此由。”

“再赠唐国一个推拒不得的人情。”

“什么人情?”

“将我送回洛阳城。”沈却答,“复带五万兵奉于李予,只言是为助洛阳守城,摆足小国依附之姿。”

“吴国示弱顺从,对李予而言可省诸多麻烦。他未必纳借之兵,然信达之时,蜀军应已逼洛阳。那时,其时五万可替死之兵,此诱,他舍不去。”

沈却容色静定如覆雪松枝,眼中无急迫,亦无期她速应之渴求。

杨知微不由深看他一眼。

“重入虎穴,可料想沈翰林去那儿的日子,不甚好过。”

她起身,迈步下阶,“李予未致书,或蜀军兵临不得洛阳城下,又当如何?”

“陛下只能信我。”

“按兵不动,冷眼观望唐国之内乱。”沈却淡笑着反问:“陛下,甘心么?”

窗外正为艳阳日,钻窗亮色随树影浮动,却照不入内,而阶下那张脸隐于光后,似笑非笑,终于显出几分意图。

偏她确因此言,真生了心思。

故当那封自洛阳而来的信真呈于案上时,她与徐文宣再度相争。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为兄不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