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466)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听到这话,那两名道姑起身离开,屋内只剩下李鸾徽和李慧瑾兄妹二人。

“谋反?”李鸾徽眉梢微挑,眯起眼,“怎么回事?”

从李起坤到现在的李起云,“谋反”二字听多了,他反倒觉得稀松平常。

“说是冯知节与泰王有私议,泰王让冯知节在吐蕃边境处保留实力,而后攻入长安,起兵造反……臣看证据似有刻意拼凑之嫌。”

李鸾徽冷哼一声。

吐蕃攻打到长安?

不说那人会不会打仗,看懂作战地图,就会知道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也不知道李文韬是不是太老了,一把年纪了,什么都敢说?

“为了什么诬陷起云?”他想了想问。

“恐怕是*因为吴王刚被外放,李相觉得失了筹码,便对您所倾向的皇子出手。”

李鸾徽闻言,沉默片刻,忽然坐起:“你确定没收集到证据?”

“我监视诸王至今,未见谋反迹象。”

李鸾徽低声一笑,似有疲惫:“放着好日子不过,怎么一天天都在谋反?”

“李相野心渐显,此番不过是探您的反应。”李慧瑾直言不讳。

李鸾徽看着自已的妹妹,突然有些感动,拉着她的手,“朝中人都在算计我们李家天下,现在只剩下你我兄妹二人相依为命,这些日子……”

他抬手摸了摸李慧瑾的发,轻叹一声,“你辛苦了。”

不多时,宫门再开。

李鸾徽由宫中步出,虽身形略瘦,却神色澄明,步伐虽稳健,但也消瘦不少,衣袍未束,披一件大氅,风过如冷霜。

李文韬赶忙躬身:“陛下万安。”

李鸾徽坐下,点头:“李相,好久不见,一见便是如此大事?”

“臣不敢妄言。”李文韬抱拳,“只因此事关乎国安。”

“谋反……说说看,如何谋?为何反?”

“臣查得冯知节攻吐蕃时未尽全力,泰王却并无异议,反而批准不动用中军精锐。若要取胜,精锐当先,何以留力?是否意图他用?”

李鸾徽闻言冷哼:“按你的说法,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正是如此。”李文韬沉声,“圣上,他们保存兵力,若非图谋,亦是不忠。”

此话正戳李鸾徽痛处——“图谋皇位?”

可李鸾徽已经倦了。

他也说不上自已现在的感觉,到底是累了,还是麻木了,前朝后宫绕不开的一个字就是“权”,国在朝堂之上,人在国之殇,而人在权下。

良久,他道:“你看着办吧。”

说完,抬手一指李慧瑾:“有事直接找她。她是我如今的耳目,也是我手中之剑。”

李文韬一愣,看向站于一旁的李慧瑾——长公主今日神情恭谨,姿态低微,却仿佛一尊静默的权力雕像。

这才舒坦,李文韬看着奴才模样的李慧瑾,心中舒坦了不少。

那日她为难他,寸步不让,现在看来,她不过是李鸾徽的一条狗而已。

沾亲带故的狗。

李文韬笑笑,可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李鸾徽的用意。

——他怕死,他不想动手,宁愿让李慧瑾在前受敌,自已退在幕后,用病体藏身,掌控乾坤。

“是。”他低头称是,心里却有了新的筹谋。

烈日当空,长安街头锣鼓喧天、百姓夹道欢迎,军民高呼声震天际。

“冯将军凯旋——!”

“冯将军保境安民,万岁——!”

金甲闪耀,战马嘶鸣,冯知节顶盔贯甲,风尘仆仆归京。他策马入城,虽疲惫,仍神情振奋,面含淡笑。

街头百姓自发献上花束与酒食,纷纷涌向路旁,争睹这位立下赫赫军功的将军风采。

他是边关军魂,是长安城百姓心中真正的英雄。

可谁也没料到,当他刚走进皇城宫门,未及下马,数十名禁军倏然扑出,毫无征兆地将缰绳拽住——

“奉旨缉拿谋反之将——冯知节,拿下!”

“你们干什么?!”冯知节怒斥,然话音未落,手臂已被重重扣住。

“冯将军谋反,圣旨有令,不得抗命!”

被押下马,束手缚膝之时,冯知节几乎傻了。

他眼中写满不可置信,失声怒道:“我冯知节,戍边十五年,出生入死保后唐疆域,连年血战,连马蹄都没踏过一次私地,你们说我——谋反?”

四下无人回应,只余兵刃寒光与绳索冷铁。

他怒目圆睁,拼命挣扎,可越挣越紧,血从手腕渗出,衣甲内火热的血肉撞击着冰冷的桎梏——这一刻,冯知节才真正意识到:这不是误会。

有人构陷他。

冤狱的铁门沉沉合上,英雄入狱,百姓震骇。

消息如疾风骤雨传遍长安,坊间传闻极变——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