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恨她的第十年(22)

作者:南山六十七 阅读记录

将将瓜熟蒂落,未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截胡。为母则刚,无论如何,纵使得罪太后,皇后决不退缩。

那崔介注定是要成为小十的驸马的。

薛柔语塞,松开皇后的衣袖,眼帘低垂,若有所思。“那……婚期也定下了?”

看她的态度不再激进,皇后放了心,使唤小宫女打水过来,捏她进水里净手:“还不曾。我是考虑,离你及笄尚有个把月,咱们两家先通个气,等正式办了及笄宴,再择吉日定亲也不晚。”

薛柔愁眉不展,未再言语。

说起崔家,崔介孝顺,连日来衣不解带守在余夫人榻前端水送饭,加倍照料下,余夫人一日比一日见好,到第三日,已经行动自如,不再需要人时时刻刻侯着了。

怕病情加重,许诺与薛柔定亲之事,崔氏父子一直没向余夫人透露,而余夫人却心心念念这茬儿,精气神养回来以后急不可耐抓住崔介问东问西:“十公主对你有意,你可知?”

崔介只是人淡如菊,绝非迟钝呆傻,过往同样薛柔见过的三面里,她频频朝他的方向扭头,这意味着什么,他当然明了。

崔介颔首低眉:“儿子听说了。”

不止听说,且约定了终身。

余夫人盯得紧紧的:“那你是个什么意思?”

在余夫人看来,今朝的薛柔不亚于当年大闹天宫的孙猴子。把这么个惹祸精抬进崔家,以后必然不得安生。

余夫人全心期盼崔介不情愿,固然作用不大,该成的毁不了,但最起码验证了儿子和她一条心,日后不至于帮着薛柔骑自己脖子上头作威作福。

崔介淡淡的,犹似在说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儿子遵从圣意,愿尚十公主。”

始料未及的答案。余夫人怔怔然许久,忽而推了把崔介:“你读书读呆了不成!那十公主何其张狂,跟她绑在一起,整个崔家永无宁日了!”

后觉失态,自行缓缓神,口吻尽量放平和:“明夷,你果真甘愿迎娶十公主?”

崔介神色恬淡,口吻却斩钉截铁:“是,儿子心甘情愿。”

余夫人顿觉气逆,连素日引以为傲的儿子也不想看见,摆摆手说:“我头有些痛,想躺一躺。你近日照顾我辛苦,也去休息吧。”

崔介问用不用请郎中过来,余夫人果断回绝,侧身卧倒,呼吸渐渐绵长,崔介没辙,轻步退出屋子。

翌日,崔介便销了假,穿戴齐整前去上朝。景帝野心勃勃,欲拿下西南一带,故而近期议事总围绕“兴兵”“南下”等词汇展开,慷慨陈词,气吞山河。崔介一介文官,带兵打仗上算得门外汉,全场沉静。

朝毕,景帝指名道姓留下他,一改适才之激昂奋进,平和道:“朕闻你母亲抱恙,可有起色了?”

崔介坦言相告。

余夫人因何而病,景帝略知一二,倒也不恼,毕竟自己的女儿着实不逊,崔家书香门第,心怀怨念情有可原。

念及此,景帝遣龚福亲去崔府探望余夫人,聊表关心,崔介作揖谢恩,景帝含笑道:“还客气什么,很快便是一家人了。”

两人闲闲聊了一会,景帝才让崔介回翰林院。

彼时,薛怀义回东宫换上常服,和程胜分抱两摞厚厚的书本--足足耗费一月抄录完成的十遍《尚书》,默然往太极宫呈与景帝御览。

书本沉甸甸的,东宫到太极宫有段路,程胜略微吃不消,脑门直冒汗。反观薛怀义,步履轻松,面容清爽,竟比空着手走路更轻松几分。程胜佩服得五体投地,忍不住打破沉寂:“这书大可让奴才们搬,殿下何苦亲自受累呢?”

“做了错事,亲力亲为方有诚意。”薛怀义气息平稳,面不改色。

看他任劳任怨的模样,程胜不觉泛起一缕心酸,打抱不平的念头终究压了下去。妄议天子,属重罪,一个不慎,项上人头难保。

一步一步,登上万丈石阶,巍峨宫殿映入眼帘——太极宫到了。

其时,两扇朱红大门缓缓开启,一玉面郎君扬然走出。

薛怀义微微眯眼,此人他认得,新晋宠臣兼将与薛柔共度余生的驸马,崔介。

日日在朝碰面,崔介熟知薛怀义,敛衽见礼:“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尾音之后,是漫长的静谧,时间好似凝固了。

崔介不敢轻慢,保持姿势,哪怕被晾到脊梁发僵、胳膊发酸,仍然端正到完美无瑕。

崔介记起之前在御花园,相隔九曲长廊的,短暂的对视,当时恍觉对方有不善之意,未尝往别处思忖,如今拿掉那道廊芜,面对面,他顿时分明:不善确实存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深了,发展成了敌意。

崔介自查平日的待人接物并无欠妥之处,与同僚相处也甚融洽,而太子待己的敌意源自何处,百思不得其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