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他后悔晚了(132)
崔十郎在床边唯一一张破旧的木凳上坐下,视线不可避免地落在穆青杨盖着薄被的腿上,目光沉重如铅。“腿……”他艰难地开口,声音沙哑,“大夫怎么说?还有……希望吗?”
穆青杨脸上那点微弱的笑意瞬间消失,垂下眼,声音平淡得像在说旁人的事:“骨头碎得太彻底。接是接上了……但筋脉已毁。日后……”他停顿了一下,“……怕是要跛足。”
崔十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极力压制胸中翻腾的怒火与悲凉。他知道,此刻任何安慰都苍白无力。
“我实在没想到,长公主能狠到如此地步。倾覆国公府还不够,竟要断你双腿。”
“不说这个了。”穆青杨率先接住话题。他抬起头,直奔主题,“告诉我,外面……如今到底是个什么光景?国公府倒下后,朝堂上,如何了?”
“国公府……倒得太快了。”崔十郎的声音亦带着难以置信,“快得令人措手不及。消息传开时,整个京城所有皇宫贵族、文武百官都人心惶惶。谁曾想,根基如此深厚的镇国公府,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他的语气渐沉:“面上看,是长岚郡主进宫哭诉在前,刘景仁那小人告御状在后,再加上翻出的所谓‘与八皇子书信往来、密谋铁证’……环环相扣,严丝合缝。但即便如此,往日里这等大案也需审查经年,甚至圣上未必起意杀国公!是长公主天牢逼死国公,再报他畏罪自尽!”
穆青杨当即攥紧了拳,眸中怒意更甚。
“圣上……若圣上跟之前那般,也未必到这个地步。”崔十郎又重重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忧虑,“自八皇子那场祸事之后,龙体受惊,性情大变,越发多疑暴戾,对太子殿下尚且猜忌疏远,遑论他人。如今他深居内宫,一心求仙问道,国事几近荒废,又吃了不少丹药,状态非常。递到御前的消息,十之八九经内侍之手筛选,而内侍……多是长公主的人!更有那妖言惑众的紫阳老道在旁煽风点火,圣上对他言听计从!”
“如今,”崔十郎的声音压得更低,许多紧要政务,长公主竟以‘为圣上分忧’之名,频频插手!朝堂之上,早已风声鹤唳,人人自危。长公主借国公府一事立威,手段酷烈,震慑了不少人。”
穆青杨静静听着,脸上无波无澜,唯有那双深不见底的黑眸,幽光暗涌。
“恒侯那边呢?”穆青杨忽然开口,声音冷冽,“我记得,他妹妹是宫里的柔贵妃,圣眷正浓,所生的十皇子也快成年。”
崔十郎点头:“恒侯府榜上了长公主,正是得意洋洋。柔贵妃圣眷正浓,十皇子也颇得宠爱。这十皇子对长岚郡主……颇为殷勤,坊间甚至传言,若非她已许了恒侯世子,或会嫁与十皇子。”
穆青杨缓缓摇头:“绝无可能。长公主比任何人都清楚,她能在圣上面前维系这份超然的‘信任’,恰因她是一介女流,看似不涉朝堂纷争,置身诸皇子夺嫡的漩涡之外,像个纯粹的‘中间人’。”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若将长岚嫁给任何一位皇子,无论太子还是十皇子,都等于公开站队。圣上最忌惮什么?最忌惮外戚与皇子勾结!一旦她站了队,这‘超然’的身份便荡然无存,圣上对她的信任亦将大打折扣。所以,她最初选定的联姻对象,才是我镇国公府。”
崔十郎看着穆青杨。眼前的穆青杨,虽形容枯槁,身陷囹圄,断腿跛足,但那份洞察时局的犀利,锋芒毕露!
他早知穆青杨聪慧,只是从未将心思置于朝堂,如此国公府的倾覆,亲人的鲜血,已将他彻底脱胎换骨。
“你说得对……青杨!确是如此!长公主断不会轻易让长岚嫁入皇室,自毁根基!她需维持这份‘中立’的表象!然而,柔贵妃乃恒侯之妹,换言之……长公主结了这门亲事,未必没有站队。如今圣上令长公主与太子共理监国,实为分太子之权。”
穆青杨分析:“长公主跋扈,太子殿下——”他虽未接触,但从母亲之前那个形容便知他是个喜怒不形于色之人,且民间威望极高,这么多年太子身份屹立不倒,且皇位近在咫尺,“他岂是能随意拿捏的性情?共同监国,必生龃龉……日后长公主会想扶持谁?”
崔十郎用力点头,眼中燃起希望:“正是!十皇子怯懦,对长公主处处逢迎,又有姻亲在,长公主已察觉到权势的好处,未必不动这个心思,日后借十皇子把持朝政。如今朝中,太子殿下名分大义仍在!王宫贵胄、还有我们崔家……皆属意东宫!”
崔十郎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长公主作风如此狠绝,令我等勋贵亦感唇亡齿寒。青杨,你想复仇,欲为伯父伯母讨还血债,洗刷国公府污名……眼下,寻求太子殿下助力,或为……唯一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