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他后悔晚了(183)
往日国公府还有勾连八皇子谋反的说辞,而如今长公主毫无证据,当面杀恒侯世子!恒侯府再没落,亦是开国勋贵,结交广脉,此等行径,分明已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圣上震怒,已下旨将长公主暂时禁足府中。”
“再无其他动静?”穆青杨追问。
“暂无。只是朝堂之上,已然鼎沸!群情汹汹,皆在为恒邱喊冤叫屈,弹劾长公主跋扈专横、目无王法的奏章雪片般飞向御前!更有大臣趁机重提……为国公府翻案雪冤之事。”
即便如此,皇帝仍未下旨诛杀长公主。这份迟疑,这份权衡,令人齿冷。
……一切皆如太子容修所料,甚至比他预想的更为顺利,长公主正一步步走向他为她掘好的深渊。
然而,穆青杨心中却蓦然升起一丝疑惑。
按最初的谋划,接下来就该让郑明,将掌握着长公主毒杀亲夫、骠骑大将军铁证的关键人物和罪证,呈于御前!
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
再加上长公主此刻已失圣心、触犯众怒、逼杀勋贵……数罪并罚,足以将她彻底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可郑明迟迟没有进京。
毫无动静。
一天,两天,三
天……崔十郎每次带回的消息,都只有朝堂上对长公主的口诛笔伐、恒邱案的纷纷扰扰,却唯独不见那桩杀夫罪证抛出!
国公府世子,恒侯府世子,对百姓而言,并不熟悉,然而长公主若是毒杀亲夫骠骑大将军一旦爆出,而骠骑大将军在民间、军中威望升高,那必然是民怨沸腾,军心动荡,长公主没了为国捐躯将军遗孀这个民众爱戴的身份,圣上想保也不行了。
为何不在这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最佳时机,给予那最致命的一击?!
容修没有任何指示传来,他就这样静观事态发酵、胶着,迟迟不肯落下那早已瞄准猎物咽喉的最后一箭。
为什么?
崔十郎走后,穆青杨的思绪在疑问中反复翻涌。
暮色渐沉,浓重的阴影如同浸透了墨汁,将清心居小小的院落一寸寸淹没。
这位太子殿下,你,究竟……在等什么?
第87章
唯有真心难觅(28)
半个月后,深夜。
清心居内一片安静,只有窗外秋虫的鸣叫时断时续。
穆青杨在浅眠中,一种异样的、如同闷雷滚过大地般的震动感,透过身下的床榻,隐隐传来。
沉重、急促、密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目标明确地朝着清心居方向急速合围而来!
穆青杨猛地睁开眼。
“明月!”他声音低沉而急促,手臂用力推了推身边熟睡的许明月。
许明月从睡梦中惊醒,眼中带着一丝未散的朦胧:“怎么啦?”
“快起来!有人来了!”穆青杨当即坐起身,一把掀开床帘,迅速摸索着披上外衣。动作间,他感觉到那地面的震动越来越清晰。
两人刚刚勉强穿戴整齐,甚至来不及系好最后一个盘扣。
“轰隆——!!!”
木门被一股巨力从外撞开。
火把瞬涌入狭小的屋内,也映亮了七八个漆黑的身影。
他们身着玄黑甲胄,腰间挎着长刀,头盔下的面容在跳动的火光中显得冷硬如铁石,眼神漠然。为首一人身材异常魁梧,一张方阔国字脸,眉骨高耸,显然是个猛将,死死锁定在穆青杨身上,尤其在他无法动弹的双腿上多停留了一瞬,仿佛必要确认他的身份。
“你们是何人?胆敢擅闯太子府邸!”穆青杨坐在轮椅上,声音冰冷如霜。
“圣上有旨,宣穆青杨即刻入宫觐见!”那将领语气冷硬,目光扫过穆青杨的断腿,又掠过他身旁的许明月,“连同这位女子,一并带走!”
圣上?穆青杨心头警铃大作!皇帝若真有急旨,何须如此深更半夜?何须动用这般带着战场杀伐之气的精锐甲士?
再者,这是当今太子府邸,这群人竟如入无人之境,太子安排的护卫竟无一人现身示警或阻拦!
“既是圣旨,可有中官传谕?”穆青杨试探。
“哼!”那将领鼻腔里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眼中轻蔑更甚,“穆世子,少废话!旨意就是旨意!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来人!‘请’穆世子和夫人上车!动作麻利点!误了圣上召见的时辰,你我都担待不起!”
两名甲士立刻上前,作势就要去拉扯许明月。
“别碰她!”穆青杨一声低喝。
将领再次冷哼,抬手制止了手下,但那眼神里的威胁和嘲弄毫不掩饰,“那就请世子夫人自己走!世子爷,您这腿脚不便,需不需要卑职‘帮’一把?”
穆青杨抬头望向许明月,在那跳动的火光和士兵冰冷的注视下,他伸手覆上她冰凉的手背,用力地、缓慢地按了按,传递着无声的安抚与决断:“明月,别怕。我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