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爷他后悔晚了(268)

作者:七里马 阅读记录

“哦?”

“席间有一道用新鲜荞麦苗过了水的汤面,清爽可口,九殿下不知其性,瞧着青翠可爱,便多食了些……谁知没过一会儿,九殿下便直嚷着喉咙发紧,呼吸不畅,臣妾一看,竟是双唇红肿,颈间、手背上都起了大片大片的红疹,甚是骇人!”

太后端着茶盏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抬眼看向许琴露:“竟有此事?症状如此急重?后来如何了?”

“当时真是把大家都吓坏了!”许琴露心有余悸地抚着胸口,“幸得当时在场的崔侍郎——就是臣妾四妹夫崔十郎,他见多识广,立刻说这症状像极了严重的敏症。他还说,巧得很,他家一位远房的堂姑父,恰好也是太后您母家陇西李氏一脉的远亲,以前便是误用了荞麦祭品,有过一模一样的症状!浑身红肿,喘不过气,险些……险些没能救过来!大家这才恍然想起荞麦之物,赶紧撤下了所有带荞麦苗的菜肴……万幸,九殿下福大,歇息了片刻,症状才慢慢消退下去。您说,这敏症之事,是不是稍不注意就容易出大岔子?真是想想都后怕!”

许琴露语速平缓,仿佛只是在叙述一桩惊险的往事,但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极其清晰——急促的喘息、红肿的唇舌、骇人的疹子,以及那险些致命的后果。

太后静静地听着,脸上的慵懒之色渐渐褪去。她没有立刻说话,目光落在许琴露脸上,带着一种深沉的审视。

太后自己深受荞麦过敏之苦,自然知道那症状发作起来是何等模样,更知道这病症在同族血亲之间流传并非罕事。陇西李氏……荞麦过敏……容泽……

良久,太后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却比刚才疏离了些:“泽儿竟也受不得荞麦?这倒是……第一次听说。看来往后他入口的东西,也需格外仔细了。好了,本宫知道了。你今日也受惊了,回去好生歇着吧。寿宴的事,你既受了委屈,便先放一放,本宫会另派人盯着。”

许琴露知道,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并且开始生根发芽。

她不再多言,深深一礼,姿态谦卑至极:“是……臣妾谨遵懿旨,谢太后体恤怜惜。”

她维持着那份无可挑剔的恭顺,垂首敛目,一步步倒退着出了太后寝殿,直到殿门在身后合拢,才缓缓直起身。

廊下的风拂过她的脸颊,吹散了殿内浓郁的熏香,也吹亮了她眼底那一簇幽暗的火光。

一回到自己宫中,殿门闭合,许琴露脸上那点端庄便瞬间消散无踪。她低声唤道:“喜鹊。”

“娘娘。”喜鹊立刻上前,屏息待命。

“从今日起,动用所有能用的眼睛和耳朵,”许琴露的声音压得极低,“仔细留心寿康宫那边的一切动静。太后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尤其是太医、或是从宫外召见的任何人……若有任何异常,任何与九皇子相关的蛛丝马迹,立刻报与我知!”

“是,娘娘,奴婢明白。”喜鹊心领神会,重重点头。

与此同时,太后寝宫内,在许琴露离去后,先前那点温和怜惜的神色渐渐从太后脸上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思虑和帝王家与生俱来的多疑。

她目光落在虚无处,许琴露那句“一模一样的症状”和“陇西李氏一脉的远亲”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一圈圈难以平息的涟漪。

良久,她微微侧首,对身旁侍立的心腹老嬷嬷淡淡道:“去,查一查。本宫记得,当年本宫生产时,身边有几个陇西老家来的嬷嬷伺候,看看如今还有谁在宫里,或是放出宫后去了何处。再有……”她顿了顿,声音更低沉了几分,“再查查九皇子的吃穿用度,越细越好,尤其是……是否也有类似的敏症旧疾。”

“是,太后娘娘。”老嬷嬷神色一凛,躬身领命。

接下来许琴露,表面依旧一丝不苟地打理着太后寿宴的琐碎事务,甚至比之前更加尽心尽力,晨昏定省从未落下,态度恭谨温婉,仿佛那日的谈话真的只是一次心有余悸的

请罪和寻常的闲聊,再无半分逾越。

但暗地里,喜鹊几乎将全部心神都放在了寿康宫。

小宫女们洒扫时听到的零星碎语,御膳房送往寿康宫点心食材的细微变化,甚至太后身边大太监偶尔出入的动向……所有信息都被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汇到许琴露这里。

日子在看似平静的波诡云谲中一天天过去。就在许琴露几乎要开始怀疑自己那步棋是否走错,那颗种子是否石沉大海之时——

喜鹊脚步匆匆,几乎是提着裙子小跑着冲进了内殿,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一丝难以置信的惶恐,她甚至忘了规矩,声音发颤地低喊道:“娘娘!娘娘!动了!太后方才派人出宫了!是太后身边的领侍大太监亲自去的,持的是太后的手谕,宣召九皇子……即刻进宫觐见!”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杏花微雨与时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