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望族权后(1283)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直到江迂匆忙忙送来手炉,十一娘才略微恢复了常态,至少可以强颜欢笑。

又当陆离与贺湛结伴而来,一眼瞧见皇后竟然在议事处,两人忍不住面面相觑,心底涌现无数疑问,待完成了君臣之礼,贺湛实在受不了这吊诡的气氛,干笑两声:“陛下今日诏见臣等,难道是商议家事?”

“朕之家事,需得着与贺尚书商议?”皇帝陛下又是要将话题聊死的节奏。

不过他很快意识到情绪有些失控,冷哼一声:“今日诏见二位,商议之事十分重要,贺尚书莫要嬉皮笑脸,而皇后之所以在场……相信薛侍郎不会引为咄咄怪事,皇后当年在太原,便能主持政务,虽为女子,才干不弱须眉,皇后既有志向为君国分忧,为社稷尽力,朕理当成全,并引以为荣。”

这夫妻两又是唱哪出?贺湛飞快扫了一眼十一娘那格外端庄稳重的笑容,心中越发狐疑,但机智如他,当然明白这时不应多嘴,于是正襟危坐着,准备洗耳恭听皇帝陛下私诏近臣,是要商量何等大事。

却当真是一件大事。

“朕打算在全国推行新政!”

这句话一出口,连十一娘都彻底清醒过来,暂时不再纠结她与贺烨之间的情情爱爱,率先质疑道:“陛下是否太急切一些?”

新政在太原等地的试行虽说大告功成,但都有先决条件,如云州乃废城重建,实行新政无伤世族、勋贵利益,又如河北道幽州等地,一度是被潘逆占据,旧制已经打破,为实施新政减少不少障碍,但贺烨现下决定在全国范围实施新政,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当然有益,却会伤及所有显望世族,贵族豪绅的利益,莫说太后党,只怕除了王淮准等少数忠良,朝堂之上,多数官员都会心生抵触,竭力谏止。

贺湛已经惊讶得说不出来话,倒是陆离尚算冷静:“圣上打算与突厥全面开战,而且要陆续恢复藩镇建置,增边军,防范夷敌侵边,种种政令都需要财政支持,而大周建国至今,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已无耕地授予百姓,良田沃土,多被世族勋望占据,实施新政,按亩征赋虽为必行之策,但眼下,如若下令改革,确有操之过急之嫌。”

贺烨颔首,表示不是没有顾虑,但他也有自己的坚持:“无论何时,一旦改革税法,只要伤及贵族利益,便必然会引起谏阻,都不会顺利容易,朕以为,不如趁太后失势,各党系惶惶于自保之时,出其不意,更有胜算。”

贺湛这才醒悟过来,竟首先表示赞同:“圣上的确果决,臣以为,既立意改制,的确宜早不宜迟!”

第1231章 功臣回国

往往政权移交,必定引起人事变动,更何况贺烨与韦太后这两个新旧执政人之间,政见从根本上就是南辕北辙争锋相对,官制的改革已经拉开序幕,紧跟着必然会有一帮官员陆续淘汰,不少寒门出身的士子会迎来入仕之机,对于许多高门大族而言,也有望争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在这个时候,旧秩序便会被打乱,各派党系之间会产生新的利害纠葛,那些各怀目的欲望之人,都会权衡得失,不大可能团结一致抵制税法改革,因为他们都会担心天子的三把火,会烧到自己头上,谁也不甘做为被淘汰取代的一拨人。

又兼新政的推行,在晋朔、燕赵等地已经大告功成,对于社稷民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一目了然,这就使得如京兆萧、袁等过去的中立派,没有借口质疑新政不足,而晋朔之地的世族大户,他们已经因税法改革获得政治利益,天然已经站定了阵营,他们当然会支持朝廷的改革,否则当初的牺牲,岂不成了付之东流?

又比如冯继峥这样的正统派,不管有多少其实是沽名钓誉之辈,但他们比萧、袁、李等显望更加注重气骨声誉却是不争的事实,于国于民有利的政令,他们至少在表面上不会公然驳阻。

当然,表面的赞同不等于实际的服从,贺烨在这时宣告改革税法,的确甚有把握获得殿议通过,让这一政令顺利颁行,但真要想达成目的,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就相当于以天子为首的少数人,要与巨大利益团体博弈,决心与部署稍有差错,很有可能导致变法的彻底失败。

贺烨这一步棋,很险,但又确占时机。

因为如果等到朝堂人事重新稳定,利益团体划定阵营,虽说君权得以稳固,但新的秩序已经奠定,那时再行变法无疑更加艰难。

而且很有可能演变为,支持变法的后族,与利益团体之间的直接对抗,让天子利于天下匡复盛世的善政,被舆论扭曲为宠幸外戚排除异己的谬失。

当贺湛恍悟之后,陆离也很快判断清楚了利害,出于对社稷有利的大局,改革税法势在必行,另外一旦变法,韦太后为首的党徒当然会抓紧时机作乱,以图东山再起,那么贺烨为了让新政顺利施行,就必定要铲除太后党,杀一儆百,这对于为重审裴郑逆案,是一个不容错失的时机。

想到这里,陆离飞快地看了一眼贺湛,见他轻轻颔首,显然也意识到了其中关键。

故而陆离也表达了附议,誓称竭尽全力支持。

贺烨见左膀右臂再无异议,才将目光看向十一娘。

却见她蹙着眉头垂着眼睑,一脸深思的模样。

“皇后仍有顾虑?”贺烨问道。

十一娘如梦初醒,却瞬间松开了眉头:“我已在考虑,变法令一旦颁行,应当从何开始。”

这就表示并无异议了。

贺烨见皇后如此积极,一扫数日以来的忧心忡忡,仿佛回到了潜邸之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状态,他忽然感觉心中的郁沉也稍稍松减,他有些庆幸这一步果然没有白废心机,十一娘不是普通女子,他原本也没想过限制她的才能,将她局限在后宫,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却因为急于让她调养身体,再为他诞育更多子女而忽视了她的意愿,也让十一娘对他心存误解。

好在是这样的误解没有越积越深,只要他再努力一些,坚持向她靠近,终有一日,会彻底打消十一娘心中的顾忌,获得她的信赖,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与猜疑。

“改革税法,必定会引起朝野震动,朕虽坚定不移,但也明白此事难以一蹴而就,的确需要计划部署、步步为营,不过皇后眼下可没这空闲拟定规划,你得随朕前往麟德殿。”却对贺湛、陆离说道:“二位爱卿可留在此处,先行商议变法各项需要注重之处,待朕与皇后归来,再与两位商洽细则。”

说完起身便往内堂,却有意放慢脚步等十一娘跟随。

而江怀此时,却获嘱令,带着七、八名宫女,将皇后一套礼服以及钗冠送来了紫宸殿,帝后二人分别更衣穿戴,上车时皇帝却向十一娘伸手,这是示意邀请皇后与他同乘玉辇了。

如此明晃晃的在宫中大秀恩爱,让十一娘颇有些面颊发烫,但看着皇帝那只固执的手,她当然更不好在众目睽睽之下拒绝,也只能厚着脸皮登上了龙辇。

“皇后可猜到了往麟德殿是因何事?”贺烨故作神秘。

十一娘见他着装,虽仍是窄袖圆领袍衫,却换成了赤黄底饰绣的飞龙纹,比日常略显隆重,毕竟这样一套常服,乃是天子专用,而且还另外嘱令了蓬莱殿送来一套礼服让她装扮,去处又是麟德殿,答案可谓呼之欲出。

“圣上是要接见使臣?”

皇后能够一猜即中,当然不会出乎贺烨意料,但这并不妨碍他用甜言蜜语奉承讨好:“皇后果然聪慧,但未知能否猜中是哪国使臣远道而来?”

十一娘想起刚到紫宸殿时,贺烨说了一句将要接见之人与她莫大干系,此刻既然确定是他国使臣,自己涉及外交无非两国而已,不大可能是吐蕃,因为眼下还未听说捷报传回,吐蕃使臣不可能不战而降立即便遣使求和,便笃断道:“应是北辽萧所遣,看来是想迎回耶律齐了。”

上一篇: 重生蛊虫男配 下一篇: 前尘应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