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206)

陈厂长:“……”那他花光老底买机器是为了什么?

“老朱,你就帮老哥一把吧。”

朱厂长道,“不是我不帮你,是到时候你肯定会觉得我坑你,所以还是算了。你毕竟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三家人,那是铁杆关系,谁也不会怀疑谁坑了谁,也不计较吃点亏。”

“你这就见外了!”陈厂长不乐意了,声音都大了,“咱们的关系也不差,林书记和高县长关系那么好,咱下面的人也要团结啊,不能见外了。我肯定也不会怀疑你们害我的,我心里清楚。”

朱厂长犹豫了一番,为难道,“这是你说的,别到时候骂我。”

“老朱,只要帮我度过难关,我感谢你。”

朱厂长二话不说,就拿起电话请人吃饭,请了苏曼和高厂长。

陈厂长立马表示这顿饭他请。

四个人跑国营饭店里面点了几个菜,然后将新拟定的合作协议拿出来给陈厂长看。

原本在食物链最底端的烧砖厂爬起来了,现在是棉麻厂。

按照苏曼他们的说法,本来他们合作好好的,都习惯了。现在为了帮助棉麻厂这边推广,计划全都打乱了,要以棉麻厂为主了。

既然这样,那当然是棉麻厂让利了。甭管买他们三家谁家的产品,都能得到棉麻厂的优惠。

陈厂长:“……”

朱厂长见他犹豫,就叹气,“算了,吃饭吃饭。我早就和老陈说过了,这关系不一样,就容易引起误会。今天这顿我请,以后合作的话不用再说了。老陈会自己找到办法的。”

高厂长道,“那真是太可惜了,我们烧砖厂现在还准备继续招人呢。没办法,我们的砖块质量好嘛。别人用了之后,口碑好,都找咱们。连咱们烧砖厂都能发展这么好,要是棉麻厂进来了,那肯定更好。”

苏曼招呼他们吃菜,“吃饭吃饭,咱先吃饭。别的不说。这都是自愿原则。咱们不能强迫陈厂长。”

陈厂长给自己灌了一搪瓷杯子的凉开水,“干了,我决定就这么干了!”

高厂长、朱厂长和苏曼都端起茶杯,朱厂长道,“来来来,欢迎老陈你的加入,咱先干一杯。你放心,你那库里的货物,咱肯定能搞光。别的不说,我们服装厂先定一批。”

苏曼道,“我们也定一批,正好做一些沙发垫沙发套。桌布之类的。”

高厂长开心道,“老陈,我真心欢迎你,我们烧砖厂也定一批,回头作为五一员工福利发出去。”

“谢谢,谢谢大家。”陈厂长感动坏了。从孤立无援,到现在有朋友支持,他心里觉得安心多了。觉得让点利也没啥。谁让自己是后来的呢。

等以后自己混熟了,再有新人来了不就行了吗?

有了陈厂长的加入,铁三角就变成铜四角。

为了让陈厂长心里舒坦点,他们三家还让棉麻厂这边将货物免费放在码头仓库那边。给他们免费用两年。反正都是免费的,给谁用不是用呢?

这又让陈厂长心里更舒坦了。

这有了朋友,就是不一样,干啥都觉得便利。难怪组织上面一直教育他们要团结同志。果然是没错的。

于是出去跑单子的销售小组里面又加入了一个棉麻厂的销售员。

效果还挺明显的。他们先是带棉麻厂的同志去了之前他们三家人的老顾客那边推广了一下。就已经多了一些订单了。

这算是贡献渠道了。

后面出去新的地区谈生意,又带着他们一起。棉麻厂这才开始活跃起来。

高县长知道这事儿之后,心里特别高兴,还特意来找林书记聊天,夸下面的同志思想觉悟高,团结互助。

林书记心里也很欣慰。

这下面的同志越来越团结了,把单位办的越来越红火。他们这些当领导的也省心多了。

要不然今天这个来告状,明天那个来举报,还真是耽误大事儿。

眼下南平县最大的大事儿,当然就是南平八一码头的宣传。

之前宣传部那边写的稿子陆陆续续的也在内刊上面刊登了。

免费两个字带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每天都有人来南平码头这边现场考察。在码头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熟悉码头这边的载货量,运输路线,以及仓库情况。

林书记和高县长自己也都没闲着,都给这附近地区自己认识的同志打电话,邀请他们使用南平码头。也拉来了那么一些人。

因为南平的各个工厂给力,每天都有出货量,所以码头上面每天都很热闹。让来考察的人也觉得这码头挺有活力,还真不像是新建的码头。所以陆陆续续的,真有人因为这些原因,就决定来南平试着运输。

这些货物拉到南平来了之后,不一定能马上上船,就放在免费的仓库里面停放。等船到了之后,再拉出来装船。

有人事后算了一笔账。码头费用和仓库费用,还真能剩下一笔钱呢。这一次省下了一笔钱,这要是免费使用一年下来,那得省下多少钱啊。

于是有了第一次,那就有了第二次了。

码头上渐渐热闹起来。因为出货量越来越多,所以县里还在码头上成立了一个搬运公司。还在码头上开了一个供销社。

第161章

对于林书记他们来说, 南平八一码头有了这样的成绩, 就算是成功了。

不过对于苏曼来说, 这个货流量还很有潜力。

一个码头,除了作为始发站和目的站之外, 还应该作为中转站。

事实上作为中转站才是最赚钱的。毕竟光是作为始发站和目的站,还是被限制住了。

为了让自己的仓库以后赚大钱,苏曼就给林书记他们提了一些建议, 趁着这股东风,大力宣传南平八一码头。

之前林书记他们还就只在省内宣传,苏曼建议他们还是对全国各地的报纸上也进行一个宣传。

林书记道, “这可不好办,可不是所有的报纸都能让登文章的, 他们对文章的审核也有自己的标准。”

苏曼道, “那咱们就征稿, 全国征稿。八一码头作为咱们南平的第一个码头,我们南平老百姓都特别热爱它。所以县里征集一篇稿子, 选中之后, 就放在南平码头上,让以后的人都能看到。咱这个征稿启事, 是可以在全国的报纸上登的。虽然位置小了点儿。”

这就是俗称的广告位。

当然, 也不是随便打广告, 得是确实有需要才行。像是直接去在报纸上推销南平八一码头,打广告,那是不可以到的。叫浪费公共资源。

林书记觉得年轻人的脑子就是活, 一想一个法子。

对南平的发展也有好处的事儿,林书记当然是支持的,这事儿当然让宣传部去做了。

苏曼还建议到时候全县单位生产的产品外包装上面,可以印上八一码头的这篇文章。

这要是以前还分分散散的单位,那肯定是不会同意的,觉得事儿多。就算答应了,也不会这么积极。可现在不一样了,大伙儿都被苏曼给绑在一块儿了。互相之间利益都是结合的。

毕竟码头好起来,对他们都好。就和苏曼说的一样,只要南平发展起来了,来往的人多了。那他们厂里的生意也就更好做了。

而曾经的铁三角组织还能赚一笔仓库租赁费用。

这对大家都是好事儿。那都是当做自己的事儿来做的。

别说就写个名字了,就是让他们在厂名后面加个括号,写上南平八一码头,他们都乐意。

他们是这么想的,但是和林书记说的时候,那又是一番情真意切。表示一切都是为了县里发展,他们愿意为县里发展积极做贡献。

林书记倒是没想那么多弯弯道道,只觉得现在下面的人是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团结了。让他也对南平发展更有信心,心里的干劲儿比之前还要足。

见下面的同志这么支持八一码头,为县里的发展这么卖力,林书记心里感慨的不得了,心里也是下定了决心,自己也要多做点事儿。给下面的同志带个好头。

于是在县里的大力运作之下,一篇关于南平八一码头的征稿启事在全国各地省城陆续出现了。

南平是哪个省?

人家仔细一看征稿启事,发现南平压根不是个省,而是一个小县城。

大家开始有些好笑,觉得一个小县城那码头得有多小啊,竟然还搞这么大动静。可看到南平的发展历史之后,又觉得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