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妧欣然道:“那咱们打扮漂亮点儿。我穿银红色袄子,你呢?”
“我穿天水碧的,”楚映来了兴致,“后天我一早过来,让柳叶帮我梳头,她梳的发髻好看。”
今年的菊花会比去年更加热闹,到处衣香鬓影花团锦簇。
杨妧却觉得没啥意思。
因为余新梅跟明心兰都没来,好在还有个孙六娘作伴,而何夫人带着何文秀也来了。
两人都挤到楚家的帐篷里说话。
孙六娘看着斜前方挂着烟霞色门帘的帐篷道:“以往都是挂天水碧门帘,今年竟换了颜色,也不知是谁家?”
话音刚落,从里面出来个身材袅娜的身影。
那人穿鹅黄色褙子,湖绿色罗裙,梳着堕马髻,鬓间戴支小巧的珠钗,看上去亭亭玉立楚楚动人。
似乎察觉到这边的视线,那人抬眸看过来,微微一笑。
竟然是赵未晞。
想来那是荣郡王府的帐篷。
杨妧所料不错,因为赵夫人紧跟着出来了,赵未晞挽起赵夫人的手,一起往最前面楚贵妃的帐篷走去。
孙六娘目送着她们的背影,“啧啧”两声,“今天圣上没来,她们怕是要失望了。”
何文秀忙问:“你怎么知道?”
孙六娘神秘兮兮地回答:“进菊苑的时候遇到个消息灵通的,他说圣上召了几位阁老议事。”
杨妧眨眨眼,明白了。
在菊苑门口遇到,而且还知道皇上召见阁老,十有八九是余新舲。
不过元煦帝去年已经召了十二位姑娘进宫,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今年不会再纳新人。
楚映坐在靠门边的位置,探头往帐篷外打量会儿,“廖十四也没来。”
“你们不知道?”何文秀压低声音,“她的脸毁了。”
杨妧愕然,“怎么毁了,什么时候的事儿?”
孙六娘笑道:“你这个新嫁娘足不出户,竟然没听说。就是前几天,初三还是初四,听说一觉醒来起了满脸的红疙瘩,廖太太还巴巴到明尚书家借名帖请太医。”
何文秀补充道:“是初三那天,初五张阁老家里办花会,我听静雅县主说的,说廖姑娘自作孽,报应到自己身上了。”
杨妧跟楚映面面相觑,难不成廖十四的脸也沾上了万年青的汁液?
第125章
初三那天, 杨妧回娘家住对月,想问问清娘要不要回去看看。
清娘说她忙,所以青菱和青藕跟着。
楚昕在四条胡同磨蹭到几乎申正, 可临走时却很利落, 像是有什么事情似的。
杨妧压下心头疑惑, 面色如常地跟何文秀等人一起赏鉴了各色菊花, 听了几位闺秀弹奏的曲子。
元煦帝果然没有出现, 使得那些准备了才艺的姑娘大为失望。
毕竟去年召进宫的那几位,已经有两人即将临产,还有一位怀了四个月的身孕。
寻常百姓家里都是嫡长子承继家业, 皇家则不然。
只要是龙种, 都有可能坐上太和殿那把椅子,最差也会是个王爷。
楚贵妃没有子嗣,眼下看来,对龙嗣照看非常经心,这几人没有一个小产的。
真是可惜, 白白准备了一年的才艺, 皇上怎么就不来了呢?
即便皇上不亲自过来, 楚贵妃也可以主动帮皇上相看呀。
楚贵妃唇角含笑,看着下首坐着的赵夫人和赵未晞,言语亲切,“赵姑娘这笔字写得真好,颇有几分嘉宜姐姐的风范。”
赵未晞娇娇弱弱地说:“谢娘娘夸奖, 我自幼长在湘潭乡下,无福目睹元后圣颜,去岁进京看到元后手书,一看就喜欢上了, 特地照着临摹了许多时日,远没有习得精髓。”
字体却是未得精髓,但这浑身矫揉造作的劲儿,却是秉承了赵家人的一贯习气。
嘴唇嘟着,看起来清纯可人,只是眸光太过功利,一副恨不得贴上来的架势。
若是三十多年前,元煦帝年轻气盛时,或许会喜欢这种姑娘,可现在元煦帝早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很快要到耳顺之年,难道看不出她的野心?
楚贵妃笑得越发雍容,“赵姑娘过谦了,写字是长久的工夫,短短一年习成这样,已经极为难得。诗也写得好,都说赵家姑娘文采超群,果然名不虚传。”将纸笺交给方姑姑,“把名字隐去,重新抄录一遍,送到外头,看哪位公子能够合得上赵姑娘诗作?”
方姑姑恭敬地应声,“是。”
赵未晞大惊失色。
这首诗是赵良延苦思冥想写出来的,特意用了少女的口吻,既歌颂了万晋朝的太平盛世,又隐隐透出豆蔻少女萌动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