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要直接呈给元煦帝的,可谁知……
但赵未晞又没法阻止。
楚贵妃让宫女另行抄录,而且隐去姓名,在声誉上于她毫发无伤。
但外面多是士子,文采斐然者比比皆是,肯定有人应和。
如果楚贵妃替她指门亲事就坏了。
赵未晞所料没错。
回到宫里,楚贵妃径自去了御书房,把手头的几篇诗作交给元煦帝,“曹侍郎的女儿、魏祭酒的孙女还有赵良延的侄女都写了诗,外头士子争相应和,其中不少出色之作。”
元煦帝随手翻看着,目光落在赵未晞写的纸笺上,稍顿片刻,“这是赵姑娘所写?”
“正是,”楚贵妃笑答,“长得也漂亮,有几分赵皇后的味道,下个月满十四岁,花骨朵似的……臣妾看这位陶公子就很好,上科的进士,眼下在户部任文书……因诗结缘,定能成为一段佳话。”
菊花会本就带着相亲的意味,礼部每年发放请帖都是给五品以上官员家里年满十三岁的姑娘。
元煦帝浑不在意地说:“你做主吧。”
楚贵妃笑道:“臣妾斗胆逾越。”
给三位写诗少女各自挑了位才子,将名册交给旁边司礼监的张大伴,“劳烦公公。”
张大伴素日多代笔批红,此时觑着元煦帝面色毫无异样,忙躬身接了名册,极快地拟出一道旨意,呈给元煦帝瞧过,打发人到尚宝监用了行玺,复呈给元煦帝看过,这才卷起来,只待天明唤人传旨。
而此时,杨妧也明白了廖十四到底如何伤了脸。
清娘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我跟世子爷干的,廖十四居心不良,不给她个教训,她长不了记性。”
杨妧问道:“你跟世子说的?”
“唔,我见大姑娘带人打桂花,突然想起这事,就告诉了世子爷。世子爷很生气,说不能便宜廖十四。我们俩一拍即合,约定好夫人回娘家那天行事。我忙活半上午,好容易捣出两茶匙汁液,还特意用细纱滤过,再装进瓷瓶。世子爷不方便进闺房,在外面替我望风,我翻窗户进去的。”
杨妧无奈地摇头,“你们俩也太胆大了。”
“这点事算啥,世子爷功夫高得很,丈余高的墙徒手也能翻过去,廖家只使唤三个小厮,连护院都没有。我进屋子时,廖十四还在呼呼大睡,我也没好意思惊动她……瓷瓶一直在身上,可能捂得热了,倒在她脸上时,她根本没察觉。只可惜,没能看到她醒来时候的表现。”
清娘说得眉飞色舞,压根没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当。
当初若不是周翠萍在中间掺和一脚,被毁容的很可能就是杨妧。
周翠萍跟廖十四的账已经用银子了结了,可杨妧这头的账还没算,毕竟廖十四要算计的人是她。
杨妧才不会同情廖十四,只叮嘱道:“这事你们既然做了,就死死闷在心里,别到处乱说。”
清娘“嘿嘿”笑,“我又不是傻子,闲着没事往自己头上扣黑锅……对了,你是不是想去宣府,几时去?
杨妧道:“头一年进门势必要陪长辈在家里过年,余大娘子二月成亲,然后阿映及笄,三月大堂哥春闱,我还想听听结果。四月吧,正好天气暖了,路上也太平。这半年我多活动活动,到了宣府万一遇到瓦剌人,起码能迈动步子逃命。”
清娘笑道:“夫人这点力气能逃出两里地吗,倒不如跟我学套防身的拳法?”
“我学不来,”杨妧头摇成了拨浪鼓,“我看世子打拳看得眼晕,这个肯定学不来。”
清娘皱眉,眼前突然一亮,“章先生曾经做过一种小弩,长不到三寸,可以绑在手腕上,非常轻巧。射程约莫一丈远,把箭射出去,你再跑也来得及。回头我想想是怎么做的,要是做成了,我教你用弩。”
杨妧笑着应声好。
没过两天,元煦帝亲自给三位女子指了婚事的消息传出来。
杨婉羡慕得不行,眼巴巴地望着秦氏,“四姐姐去菊花会竟然不带我,若是我去了,没准儿皇上也会给我指门亲事,说出去多荣光啊。”
秦氏很以为是。
现在杨妧嫁得好,应该想方设法给杨婉也说门好亲事才对。
一笔写不出两个“杨”来,姐妹两人同气连枝,还愁杨家不发达?
秦氏寻来纸笔,口述着让杨婉写了封信,告诉杨妧帮杨婉留意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