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府却是阴云密布。
赵良延背着手,没头苍蝇般在屋里走过来走过去,来回走了两趟,“啪”一下拍在案桌上,“愚不可及!”
赵未晞身子抖了抖。
赵良延虚点着她的脑门,“皇上没过去,你老老实实回来就是,在楚贵妃面前献什么殷勤?那首诗你看过没有,懂不懂什么意思?”
赵未晞胆怯地看向这位隔房叔父。
岂止是看过,而且背得滚瓜烂熟,赵良延还替她编了个故事,说她进京途中见到民风淳朴国泰民安,有感而发故作此诗。
做出这首诗还不到一个月,叔父怎么就忘记了呢?
赵良延又道:“诗里隐有思春之情,难怪贵妃娘娘要给你选婿。”
赵未晞期期艾艾地说:“是表姑让我呈上去的。”
“都是蠢货!”赵良延又拍下桌子,“好好的事情让你们办砸了,空长了副好相貌,连元后一半精明都比不上。”
赵未晞往后退两步,低着头不说话。
事情办砸了又不是她的错。
她进京一年有余,要么听叔父的,要么听表姑的,从没自己拿过主意,叔父怎么能怪罪自己?
况且,进宫当娘娘没指望了,嫁给进士也不错。
在湘潭,能嫁给举人老爷就足以在四邻八乡显摆了。
进士比举人的学问还要好。
赵良延看着赵未晞不甚在意的样子,气得一个头两个大。
元煦帝和赵嘉宜是少年夫妻,尽管赵嘉宜做错了事,可元煦帝依旧念着当初的情分。
否则不会这么些年始终未立皇后。
他得知这个隔房侄女相貌酷似赵嘉宜,心里有多高兴。
只要将她带到元煦帝面前,元煦帝爱屋及乌,必然会收用了她,即便不能赐她高位,至少赵家能得回先前的荣耀。
现在这一切都毁了。
赵家不但不能再度显赫,他还得拿出银子替赵未晞操办婚事,办得简陋也不行,还得高高兴兴地往风光里办。
一进一出,他半点好处没得,反而要损失许多财物。
赵良延越想越觉得失望,气急之下,抬手“啪”地扇了赵未晞一个嘴巴子……
第126章
杨妧觉得这样的结果真是好极了。
不管前世楚贵妃生病是否与赵未晞有关, 至少京都的夫人太太不用担心养活兰花从而得罪赵未晞。
余新梅写信特意提过此事,“你见过那位陶公子没有,学识着实不错, 只是相貌丑了点, 否则名次还能再靠前。”
杨妧给她回信, “只看外表过于肤浅, 本性跟学问才重要, 惭愧得很,我也不能免俗。”
余新梅乐得打跌,把信念给钱老夫人听, 钱老夫人道:“你们一个比一个促狭, 容貌是爹娘给的,谁不想生得漂亮?”
稍顿片刻,又道:“长相好就是占便宜,殿试时,皇上对气度出色的士子也会格外关注……倘或单论学识, 你祖父名次可不能那么靠前。”
言外之意, 余阁老的相貌也是可圈可点。
余新梅“哈哈”大笑。
而远在宣府的楚昕过得却很煎熬。
面前是一盆香气扑鼻的羊肉, 一盘青翠碧绿的素炒茭白,虽然不比京都国公府做得精致,比起军营里却好上十倍不止。
楚昕没有胃口,闷不做声地吃了一小碗米饭就放下筷子。
楚钊却慢条斯理地吃完一碗,又添大半碗, 问道:“你吃这点能饱?”
楚昕漂亮的眸子黯然无光,“吃不下。”
倒不是嫌弃饭菜不好,去年冬天,怀安卫几乎都是水煮白菜、水煮萝卜, 他照样吃得肚子滚圆。
而是因为他太想念京都了。
就在前不久,他还能每天抱着杨妧入眠,怀里是温香软玉,睁开眼就是她明媚的脸,现在却只能睡硬床板,往左翻身空荡荡的,往右翻身还是空荡荡的。
楚钊岂不明白他的感受,正要夹菜的筷子顿了顿,开口道:“要不你回去吧,回京照顾祖母。”
楚昕低着头。
回京都固然是锦衣玉食,可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才出来没几天就灰溜溜地回去,肯定会让杨妧失望。
而且,他信誓旦旦地说过,今年要升到百户,百户能够世袭,以后家里没出息的儿子让他承继国公府,有出息的世袭百户。
如果再有个儿子,让他行商好了。
楚昕大声道:“我不回去,”端起饭碗盛满一碗,就着焖烂的羊肉吃完,“明天我就去怀安卫,先前萧百户说要加固卫所,增强防御,我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