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日日思美人(117)
萧然这时方将温润如玉的眸子落在他脸上,一字一顿道:“煦非吾儿。”
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大殿中除却萧煦与他,人人都大惊失色,低声讨论起来。
最终的结果是这登基大典自然不了了之,萧煦在离那皇位一步之遥时,硬生生叫人扼住了脚步。
萧启策曾为萧煦留下三位辅政大臣,一位是大将军陆怀川,一位是大学士沈复光,而最后一位,却是高中状元后不愿入朝,是以并无官衔品阶,号称长息最年轻的状元郎裘思道。
此三人威望极高,尤其是将军陆怀川,有一言半定事的地位。而他同沈复光又都是对嫡庶亲缘看得胜过一切的人,是以此事一出,新帝登基之事,便暂时搁置了。
而这其中的裘思道,又坚持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荣王已废,齐王名不正言不顺,是以极力主张推立信王为帝。
陆怀川与沈复光虽觉此话有礼,只是齐王身世尚未有盖棺定论的说法,证据亦不完全明晰确凿,加之储君频繁改换,于国无益,故而迟迟未有明确表态。
他们等得,却有人等不得。
雍宁新帝无德好战,长息新帝未明之时 ,竟是趁乱滋扰边境,烧杀抢掠,肆意妄为,其心昭昭。
如此便容不得他们犹豫,以沈复光为首,三位辅政大臣齐齐拥立萧然登基,执掌大局。
永嘉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二,信王萧然登基,改元景和。
陆怀川即刻毛遂自荐,自请领兵出征,打雍宁一个措手不及。但萧然却止了,将此任交予了萧煦。
陆怀川据理力争:“陛下,齐王虽是骁勇,然从未有领军作战的经验,此次雍宁之战,非同小可,望陛下三思!”
人人都心知肚明,陆怀川这“骁勇”二字,已然是极力说得好听了。谁人不知,齐王殿下自幼体弱,整日泡在药罐中一般,让他领兵打仗,这可不与送死无异么?
萧然却不以为然,驳了陆怀川的请命,言道:“朕信任皇兄,定不会让朕失望。”
甚至他退了一步,不做主帅,要跟着萧煦一道赴战场杀敌,亦叫萧然轻轻拿起,轻轻搁下了。
陆怀川心有些凉,他怎会看不出这是新皇帝借刀杀人的把戏?只是拿两国相战,数万士兵百姓的性命为代价,何其残暴无德?
萧煦深知情况危急,雍宁不会等长息缓过神后再动手。领军的是雍宁骁勇善战,杀伐果断的大将军韩自鸣,眼下正兵临长息九连关下,眼看着便要攻破关隘,直捣城中。
他披甲领兵,几乎没有犹豫地疾驰出发。萧然的事,他来不及清算,摆在他眼前至关紧要的,是将不知天高地厚的雍宁,一举逐出长息。
他临走前,看见门边小心翼翼地躲着的雪霁。云开赴大盛后尚未归,眼下府中除下人外,只她与叶珏二人。
他翻身下马,鹰眸转向她,沉声嘱咐:“若本王一时回不来,云开一到,你二人便带着叶珏去青鸾山暂避。青鸾山万丈危崖下有容身之地,内有吃食银钱,足够你三人生存一段日子。”
话罢,他头也不回,袍角轻扬,利落地翻身上马。
雪霁在他身后哭嚎。
“殿下,雪霁等您回来!”
萧煦的声音散在疾驰的风里。
“不必等我。”
第66章 交战雍宁本王即是玉公子,玉公子即是……
雍宁军队驻扎于九连关外,几乎时刻准备伺机而动。萧煦紧赶慢赶,在夜间抵达关外正阳城时,城内百姓早已草木皆兵,城中一片冷寂。且他到了才知,正阳城那守城总兵竟是早在昨夜便弃城而逃了!
这仗何时打、如何打,甚至打不打都还未有定论,他竟贪生怕死到如此地步!长息至关重要的边境咽喉,抵御外敌的第一道防线,可以说正阳城破则长息危,满城百姓届时便会叫人扼住喉管命悬一线,他竟说逃便逃了!
萧煦无力追究他的去向,眼下至关重要的是关外虎视眈眈的雍宁军。
雍宁自新君即位后,大刀阔斧地变法改革,国力日益强盛,军事更是如日中天,且国中有个将才韩自鸣,不可一世,野心勃勃,此番来犯,必然是做了十足准备。
更重要的是,韩自鸣此人,绝不容小觑。
萧煦此前,曾与韩自鸣有过一面之缘,对他赫赫有名的战绩也是略知一二。
他是个天生的将军,一个天生的将军,最渴望的,其实就是战争。
萧然只拨给他两万人,但他却不知韩自鸣实力如何,不过能确定的一点是,无论韩自鸣领军几何,两万人,都太少了。
最重要的是,来之前,他曾去检阅过那所谓两万精兵。
尽皆是自由散漫,就像是毫无训练迹象的新兵,且青壮力偏少,不容乐观。
萧然是什么心思,他心知肚明,只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以军国大事,长息的未来做筹码。
初到正阳城的第一晚,萧煦彻夜难眠,踏着凄清的月色走上城楼时,心口堵得厉害。
他披着一身如霜似雪的月光,独自立在城楼之上,双手撑在城墙上,无声地眺望远处,幽深不见底的鹰眸染上安静沉寂的夜色。
前方称得上平静,甚至是安宁。
长夜如墨,月色如雪,自城楼前的枝桠流泻下来,寂寂冷辉铺了一地。偶尔有乌啼声阵阵,时断时续,在幽寂凉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明天,后天,或许就是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萧煦眼下站在凄凉如雪的月色中,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拼尽全力,守住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