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皇妃李铁柱(8)
所以我们直到被陛下训斥了一通,才知道这个事情。
魏业昭当时脸色白了红,红了白,相当精彩。
陛下在对我们两个思想污秽的年轻人表达完失望后,又对我们进行了惩罚,他打发我们去城外的佛寺住一段时间。
这本质上其实是一趟清心之旅,即让深邃的佛理和美好的自然风景,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
这座寺庙位于大山脚下,包裹在无尽的绿意之中。
由于它皇家寺院的身份,日常的生意其实比较清淡,僧人们也都比较悠闲,魏业昭和我的到来给寺里其实很添加了一些麻烦。
首先我们占用了两个院子,其次大师们必须每天给我们讲授佛理,再次佛祖必须每天聆听我们的感悟和祈祷。
而魏业昭这个人,在对佛法的领悟上常常走向歧途。
比如大师在讲授完「五蕴皆空」后,我感觉自己思想境界得到了很大的升华,甚至想马上跟魏业昭离婚,把毕生都奉献给佛祖。
而魏业昭则是蹙眉凝思,然后提出了疑问。
他问大师如果说佛祖五蕴皆空,那我们为什么要进献功德?如果佛祖在意的话,就说明并不五蕴皆空,如果不在意的话,我们就没必要进献。
大师表示,佛祖在意的不是功德,而是诚意,功德只是诚意的一种表现。
他又问,大众的诚意通常带着一定的心愿,比如升官发财,佛祖如果帮我们实现的话,就表示佛祖支持五蕴不空,佛祖不帮我们实现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要有诚意?
大师说,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未觉悟的佛,佛祖并不会直接帮我们实现心愿,但与佛有缘的话,会赐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方法。
魏业昭于是问他怎么才能与佛有缘?
大师说,无缘也是一种缘法。
由于魏业昭和佛祖不太有缘,他在寺里的日子通常比较忧愁,我们在开满繁花的小路上散步时,他也是一脸心事重重。
我想这件事主要还是由于我错误借鉴了别人的经验,内心多少有些愧疚。
于是我安慰他说:「寺中清幽,风景如画,偶尔来住上一段时间又有何妨?」
魏业昭说:「合房?什么合房?你怎么满脑子都是这种事情!」
这个心思猥琐的男人如此怒斥了我。
魏业昭的思想和行为,总让我认为佛祖是看他长得好看所以特别宽容,但没过多久,佛祖大概看够了他的脸,对他降下了一个严惩。
我们在寺里住满一个月后,魏业昭渐渐和佛祖建立了一定的缘分,跪在佛前的姿态也越来越虔诚,因此当我突然扑向他的时候,他严厉地让我自重,不要在佛祖面前亵渎他,随后又红着脸告诉我,晚上再说。
而我此刻毫无心情。
我问他:「殿下,你怕蛇吗?」
他思考道:「寺外树林,的确有蛇…」
我又问他:「如果现在有蛇,你怕吗?」
他道:「这大殿森严的,哪里有蛇!」
我说:「这里。」
我把手伸给他看。
手里捏着条斑斓的蛇。
魏业昭瞬间变色。
我看到这条蛇的时候,它正盘在魏业昭脚边,对着他嘶嘶吐信。
我不敢出声,还没来得及思考,已经扑上去捏住了它。
魏业昭白着脸大呼「来人!」
又对我说:「柱子别怕。」
我看着他朝我伸出的手,紧张得浑身哆嗦。
于是我们僵持着原本的姿态,直到身边围满了人。
最后魏业昭捂住我的眼睛,那条蛇才被人从我手中拿走。
我浑身虚脱得宛若大病一场,很快就昏了过去。
第7章
这件事发生之后,陛下让我们回了宫。他对此事非常重视,坚定认为是有人要行刺皇太孙,并马上成立了专案小组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连魏业昭自己都没想到,这的确是一次行刺,确切说是一次复仇行为。
作案人员是一名小太监,他交代出背后主使是魏业昭的叔叔安王。
陛下有很多孩子,安王是其中之一,他的封邑远在安州,赴藩时魏业昭年纪尚小,按理说两人之间不应有仇。
但安王和陛下有仇。
去年安王给陛下送来一个消息,说自己的王妃怀孕了。这显然是个喜讯,意味着陛下即将添加一个孙子或者孙女,但陛下很不高兴。
陛下的身体在我和魏业昭成婚之前就不太好,有时还比较危险。
他听说安王在安州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四处寻医,不过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父亲,而是为了自己体弱多病的妻子。
因此他认为安王重色轻孝,在父亲病重期间纵欲,还让妻子怀了身孕,十分有失人子的孝道,于是他下诏训斥安王,王妃得知后竟吓得流了产,不久就惊惧而亡。
所有人都保持着沉默,因为陛下一向天威难测,安王的不幸只能是因为他的不孝。
丧妻失子的安王在悲痛之中,决心对陛下进行报复。但他不敢直接对自己的父亲下手,于是买通了东宫一个小太监,让他对陛下宠爱的孙子魏业昭,给一点教训。
小太监思考了很久怎么给这点教训。
如果教训太轻,比如在魏业昭走路时绊他一跤,安王显然不会满意;但教训太重,比如直接把魏业昭弄死,又是件行刺皇储的大罪。
于是他趁我们在佛寺清心的时候,去山上抓了条蛇,悄悄放在了我们日常参拜的大殿里。
这是很有点小聪明的。
因为没有人可以证明,这条蛇不是自己走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