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衣半狼藉(91)

作者:山负雪 阅读记录

戈柳朝她解释,“咱们都是二娘在边城破地,尸山血海里捡回来的,想活的,便留在幽州混口饭吃,跟着二娘学骑马,练刀法。久了,自然提刀上马,随她杀契丹狗,砍犯境敌。在幽州城,从不分男军女将,只有兵卫与节帅。听命、上阵、庆功、养息,日子虽简朴,但胜在终能觉自己是踏踏实实活着。”

活着,两字吐声,便比死去要费力许多。

殷素靠上车壁,微微失神。

如今剥析过往的自己,便总觉浪费了太多秋日与冬日。

她本可更早北上,本可更早知晓真相。

不想困在这座围城里,是最懦弱的理由。

“若无那杀千刀的晋兵与李予,二娘何至落得此状!”语山霍然拍壁,恨恨道:“那李予当真该死,承二娘相救与节帅器重,他竟敢忘恩负义,天下再寻不出这等脑袋等刀,人人将砍的奸种!”

一番怒焰,烧得人人皆转目闭嘴。

唯有殷素抬了抬眉,唇边反倒扯开一抹浅淡笑意,“好骂,等到了幽州城,咱们纵马去。”

陡一趔趄,牛车摇晃,掌中那对刀簪相撞作响,失手滑落至杨继跟前。

杨继弯身拾起,递于殷素,“这刀簪也算是沈郎君相赠,本就是女儿L家妆奁之物,当不得利器,二娘既不喜,走时何必带着?”

“非是不喜。”殷素很快出声。

她垂眼摩挲着簪身,却半晌接不出下话。

承了车内四道落来的视线,她方握紧掌中物藏于袖,随即草草道:“只是缺铜钱盈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权作盘缠罢了。”

帘外,正稳架着牛车的柴犹便接话,“那正好,咱们到滁州清流城歇息一夜,当了此银簪,备些干粮再启程上路,上元城匆匆一番收拾,车里除了草药,便不剩些物什了。”

“不妥。”殷素立时否话。

孙若絮忍不住弯唇,“那这簪,究竟是送还是不送,留还是不留?”

“非是为此。”殷素正色答,“杨知微正遇刺失踪,以她心性,缓过神来必会寻我。若我久不应,定会着人寻至沈宅,待她发觉我诓了她,到时封城堵路,咱们便出不得杨吴了。”

“所以,一刻也耽搁不得,一城也停留不得。快渡淮水,抵达唐国之境,方是正事。”

和煦春风一路朝北吹拂,话音淡,蹄声轻,一路随鹰展翅而望,稀薄云层下,那条淮水似银带,舟楫如浮尘。

过淮水临蕲县,已是五日后。

这五日,为着赶路出吴界,七人轮换着一刻未停歇。

如今已是水尽粮绝多日,连孙若絮采得青果亦被分食干净。

殷素本想猎得一只野味,可先不提无弓,一路之上,唯见几只高飞鹰鹫,再无旁的活物。

,终要入城。

城外车马不少,多为与他们一般的行商。殷素早,紧紧贴着牛车底壁拴系住。

日色渐大,热意浅浮,透过帘缝而望,盘路兵卫正查着过所文书,杨继忙将其自肩。

兵卫略略一扫,复又掀开厚帘,车内幽幽暗暗,三位娘子各自睁大眼望来,又见内堆着一筐又一筐的生草药,他便问了句,“从吴国上元来,好好的怎地要入唐国?这处可不比那处安生。”

“生计所累,乱世便是为赚个发难钱,上元城货贱价低,养活不起七口人,只得另寻活路。”

兵卫闻之皱着眉招招手,便放行。

车辙声复起,众人絮挪身,将那空篓子堆叠至一处,不由叹息,“比之大蜀国,唐国的盘查倒算是轻了,只,便能放行。”

戈柳奇道:“蜀地莫非还要验明正身?难不成能在那文书里硬揪出错来?”

“几乎不准外人进。”

孙若絮解释,“蜀地地形封闭,过所发放极少,又极其限制兵器,便是怕引狼入室。诸如今日这番,二娘将刀藏入车壁下,若在我大蜀国来盘查,必是要被扣下审问的。”

戈柳只言:“总归咱们不会入蜀,倒也没这些远虑。”

阔大泥路渐渐收束,转变作窄路与屋。

恰逢风过,扬起垂帘。

“这城瞧着怎的如此荒凉?”

语山轻扫一眼,不以为意,“我四人一路南下,所见十之八九皆是这般光景,没有什么分别。”

“听说晋王灭大梁国后,派手下将军分割从前州镇,可龙椅尚未坐热,便叫李予捡了去,自然众将军们无处泄气,便拿辖下城池开刀,屠戮烧杀,只报个‘疫病肆虐,不得不焚城以绝后患’。”

“他想坐上高位,自然有无数人要将他拽下来。十三太保,除去战死五人,横死帝位上的一人,余下几人皆年长于他,虽俱为假子,但几乎算作晋王心腹,如何会服他李予一人。”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为兄不善

同类小说推荐: